微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人际性强,给信息传播带来益处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被谣言利用为一种更为便利的传播渠道,微博、微信上视频图文谣言日渐盛行,成为当前谣言传播的一股新动态,增大了公众信息辨识的难度,也加大了内容管理的压力。
有图有真相,这是一般性公众印象,是从生动感、现实感、感染力上来强调图的价值——信息图文相配给人的真实感更强。但有图就一定有真相吗?事实并非如此。与文字文本的叙述能力相比较,视频图片传播借助于实拍手段,更具有将“模糊性”生成为“真实”幻像的叙述力量,若一旦被谣言利用则更具欺骗性。就一些网络视频图片谣言看,其能够广为流传主要基于这样的一些原因:
其一,它貌似还原“现场”逼近事实真相,实际上只是满足了“不在场”的人们“身临其境”般的在场感和对于事实的诉求心理。如“被拐儿童遭铁笼囚禁”的视频短剧之所以成为谣言,即在于其逼真的场景使人们信以为真。那些视频上显示的铁笼子,每个笼子里都关有几名儿童,又有数名警察冲进来解救的画面,并配发了文字:“真实事情,人贩子窝点被找到,好多孩子被关在笼子里,大家出去一定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宝宝……”视频还配上了陕西佳县、山西大同等不同地点,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传播,更容易令人真假莫辨。
其二,网上的一些视频图文谣言个性色彩比较强,突出了“草根”特点,它们或为用户原创,或为媒体极端化“用户”意识的呈现,却因为看似具有贴近性、随意性,容易被误认作是新媒体传播优势的表现。像“有毒蒜薹”、“有毒黄瓜”这类视频制作很是粗糙,有的甚至局部夸大、专拍一点不及其余,但一些网民却认为“图像不加雕琢所以真实可信”,且这类专业领域的内容,普通人平素接触很少,无法分辨,难免猜测夸大,有的网民在发布视频后,还特别配上了“请转发”的字样,希求更多人关注、转播有的网民在发布视频后,还特别配上了“请转发”的字样,希求更多人关注、转播。
其三,通过画面做出情感暗示,直观场景更易于引发移情效应,常在短时间调动起观众的冲动情绪。在女子当街遇刺的谣言画面中,凶器插入腹中与鲜血斑驳的镜头细节,不仅让网络围观者目睹了受害者的痛苦,也加剧了一些人的心理不安感,便冲动地加以转发、评论。
其四,互动参与之下,镜头图片对文字内容起到看似更强的印证、调整和补充作用,很有迷惑性。当宿州男子“右肾术后消失”“投诉无望”的舆论渲染,辅之以大量CT图片之后,更多人参与进话题讨论,产生了对医疗安全的恐惧感。有人甚至将其参与行为视做“社会爱心”的表达,希望籍此提升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全球视频传播的异军突起已成趋势,据国际市场调研公司Parks Associates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初,全球观看在线视频的用户数量为16亿,到2019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19亿。另据调查,从拥有在线视频观众的数量看,到2016年初,中国约4.5亿人,约占世界互联网用户的80%。这一数字被预计将在2016年底增加至约7亿。视频用户数跨越式增长、用户规模可观,已成为人们获取电影、电视节目、综合类信息内容的重要渠道,而其生动立体、方便快捷、无技术门槛限制的突出特点,加之网络跨域传播互动活跃,也将使信息舆论传播面临更大的风险,视频图片谣言的兴风作浪即可见一斑。
直面视频图片谣言挑战、保护公民权益维护信息安全,进行科学治理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增强力度提高成效。
第一,要完善措施机制依法加强视频图片治理。目前我国《刑法》对以造谣等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等行为做出了有罪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也形成了对谣言责任者处治的法律依据。但在法律的针对性落实方面,仍需要完善配套措施,如举报、取证、认定、审判等相关程序机制,从而理清网络违法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的边界,依法增强视频图片信息管理的可操作性。
第二,要创新发展技术手段,加强视频图像技术监管。占据技术高点及时防控包括网盘、微盘、智能浏览器、智能终端视频应用软件,以及微博、微信、博客、论坛中的视频链接,提高技术搜寻、发现、定位、追踪的准确率,及时查找和清理谣言等有害信息。
第三,要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自律作用,一方面将其作为连接公权力和用户“私域”的纽带,促进合作治理。一方面严格行业自律管理,约束网络传播媒体的传播行为,敦促其自觉接受法律和社会道德约束,抵制网络谣言的传布。
第四,要全面提升公民网络媒介素养,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宣传等方式,提高公民网络传播权责意识和自律意识,促进人们在信息发布、传播之前的理性反思。要增强公众对于传播媒介、网络媒体规律和传播方法的了解,提高抵御媒体谣言的“免疫力”。同时加强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和国情教育,培养公众对涉及政治、民生和社会安全的谣言的理性辨析意识和求证、抵制能力,重视网民辟谣行动带动提升全民素质。形成群治、共治局面,共同建设风清气朗的网络精神家园。
- 警方辟谣动车印“玉林狗肉节欢迎你”
- 花100万就能让孩子入国外名校?勿轻信中介口头承诺
- “男子偷情被抓遭阉割”纯属谣言 两男子造谣被拘
- 6月30日后将再也不能办理独生子女证?谣言!
- 小龙虾能放心吃吗?这几大谣言不要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