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舞蹈家协会环境舞蹈季(浙江站)”在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启幕。环境舞蹈《行舟》以“文明传承、家园记忆、生命史诗”为主题,通过舞蹈与自然景观、历史场域的深度融合,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先中在开幕式上表示,环境舞蹈这一创新形式与“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省域气质高度契合。他表示,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始终坚持文化为魂、生态筑基。湘湖这片土地,正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的生动缩影,为舞蹈艺术的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浙江舞蹈界始终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舞蹈作品。此次舞蹈季以山水为舞台、文化为内核,是推动舞蹈艺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艺术家们将通过舞蹈,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浙江故事。浙江省文联亦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支持文艺创作,为浙江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贡献力量。
回顾了萧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后,杭州市萧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胜华表示,湘湖作为区域的生态明珠,历经千年保护与建设,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萧山正全力将湘湖打造为世界级“产城人文湖”融合样板区。随着一批高能级文化载体落地和未来产业集聚,新时代的“西湘记”已精彩唱响。同时也期待艺术家们以舞为笔、以湖为幕,绘就自然、人文与科技交融的生动画卷。
现场,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夏小虎宣布活动开幕。
该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始终秉持“以天地为舞台”的理念,先后在云南大理、江西井冈山等地成功举办。此次落地湘湖,以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及周边湖区为演出空间,将八千年的文明脉络与当代舞蹈语汇相融合,展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生生不息的精神图景。





演出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内拉开序幕。在第一章“古渡刳木”中,舞者以肢体为笔,勾勒出远古先民从生命觉醒到舟魂淬炼的完整历程。《淬焰》中,星火点点,逐渐汇聚为炽热的火焰,舞者以坚韧的身躯演绎火炼舟魂的文明起点;《初渡》则借幽暗长廊与纸雕洞穴,营造出生命初醒的静谧与张力;《嘱托》在博物馆的长廊中,以温情与郑重的肢体语言诉说离别;《扬帆》中,巨帆矗立湖面,母子携手前行,象征着文明之舟正式启航;《送别》在湘湖码头边展开,稚子的欢笑与母亲的凝望交织,传递出离别中的温暖与传承。






第二章“越波遗响”以湘湖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积淀为背景,展现家园记忆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画卷。《稚子》中,孩童在草坪间跳跃嬉戏,洋溢着未经雕琢的生命喜悦;《十八相送》于桥上湖中吟唱越剧,画舫缓缓驶过,营造出古今交汇的诗意离愁;《白鹭洲》以鸟岛为舞台,白衣舞者仿若白鹭栖立浮台,羽翼轻触水面,折射出自然生灵共生的静谧和谐;《击鼓竞舟》则以红色幕布装点长廊,将传统鼓点与现代舞步交织,演绎龙舟文化中的团结与拼搏精神;《浣纱女》于定澜桥上,勾勒一场盛大的历史幻想,上演家国与情爱的纠葛;《咫尺》演绎梁下君子、梁上美人。




第三章“归舟溯梦”以“文化寻根与精神归航”为主线,串联起个体乡愁与文明传承的深层联结。《寄相思》通过肢体语言传递对相思之物的深情;《回乡偶书》中,孤舟摇曳于荷花池,映照舞者怅惘身姿,勾勒出贺知章归乡途中的感慨与向往;《星河泛舟》以巨镜映照天空,舞者持纸船划过镜面,营造出时空交错、心灵共鸣的宇宙意象;即兴舞蹈中,舞者们在湖山之间随心而动;《归舟》则以湖面舟船远去、岸上歌舞欢庆的画面,定格文明延续的温暖图景。
本次环境舞蹈突破了传统舞台边界,将演出空间延伸至博物馆、湖面、廊桥、鸟岛等多个场域,实现了“馆内馆外联动、自然人文融合”的演出格局。以湘湖为精神原乡,以舟为意象,《行舟》承载着千年记忆,指引着心灵的归途。湘湖的湖光山色与舞者的身体语言共同书写了一部属于这片土地的“生命史诗”,观众亦在行走观演中,自然而然沉浸于八千年的文明长河。
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施俊天,浙江省文联办公室主任、一级调研员倪巍,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潘岚,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旭微,杭州市萧山区委常委、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陈龙宁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活动由浙江省舞蹈家协会、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萧山区委宣传部、萧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萧山区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承办,杭州市舞蹈家协会、萧山区人民政府闻堰街道办事处、共青团萧山区委员会、萧山区音乐舞蹈家协会、萧山区影视家协会、萧山区摄影家协会、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协办,杭州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杭商传媒提供全程摄制服务,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杭州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搜酷教育文化有限公司等多家艺术团体参与演出。全体演职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舞蹈爱好者和现场观众共同见证了这场艺术与自然交织的舞蹈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