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 深度调查 正文
媒体评论:用法治扼住网络谣言命脉
2015-11-03 08:52:59  来源: 千龙网   编辑: 施菲菲

  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将正式施行。根据该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手机、电脑的普及,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工具。但在人们对互联网依赖程度加深的同时,一些有可能扰乱社会秩序,蛊惑人心的谣言也通过互联网大肆传播。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网络谣言的杀伤力通常超出预料,而且一些谣言往往容易死而复生,每隔一段时间就祸害一次公众。

  如近年来,不法分子乘坐面包车在学校门口抢小孩的谣言几乎传遍全国,地名和车牌号也更换了十多次。更有一些网络谣言甚至引发群体性恐慌和群体性事件,给社会治理带来极大威胁。从这方面来说,《刑法修正案(九)》将常见的利用互联网犯罪的行为纳入打击范畴,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并契合社会发展需要。需要说明的是,不仅造谣传谣者需负法律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尽安全管理义务,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或者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等技术支持的,都可能触犯刑法。

  但是,也有人担心,以后在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上转发消息要小心了,否则,转发了虚假消息就会构成犯罪。其实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只要网友尽到正常人的注意义务并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就可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按照前述规定,只有编造了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互联网传播,或者明知是该信息而传播,并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才会构成犯罪。如果涉及的是其他方面的虚假消息,则可能上升不到犯罪高度。如某歌手近日微博爆料老一代词作家阎肃去世,很快就被证明消息不实,该歌手也及时辟谣并道歉。对此类事件,警方多数不会按照刑事案件对待,受害人要想维护权利的话,只能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或刑事自诉。这样的规定,还可防止部分贪腐者动用公权力以此罪名打压举报者。也即,刑法在打击网络谣言的同时遵守了谦抑性原则,尽量避免伤及无辜,并非苛刻得不近人情,不考虑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

  网络并非完全脱离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空间,而是人们从事生产生活的必要工具。这决定了网络社会不是法外之地,也不能是法外之地。此次刑法修正案(九)着重规制了网络谣言等常见的互联网犯罪,无疑有助于保障互联网领域规范有序,促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相关阅读
  • 十月,这八大谣言曾刷爆温州人的朋友圈...
  • 网络谣言最高判七年
  • 2015舆情蓝皮书:反腐信息及时公开压缩网络谣言空
  • 解剖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
  • 万达状告公众号并索赔1000万 专家称网络谣言维权不易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