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上说,肉松都是用棉花做的,不能吃。”昨日,黄岩的李女士一回到家,就被妈妈来了个叮嘱,弄得她一头雾水。随后,妈妈还拿出手机给她看了一段网上的视频。
这段3分钟的视频上,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从一只蛋黄肉松月饼中取出部分肉松。另一人拿出水,对男子手里的肉松进行冲洗,最后剩下一堆白色纤维状物质,于是宣称这肉松就是由劣质的棉花制成的。
记者在网上搜索“肉松是棉花做的”相关信息,发现这是2017年全国十大网络谣言之一,早已进行辟谣。
为彻底攻破这起网络谣言,台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椒江区市场监管局首先对视频所指品牌的肉松,进行了突击检查和封存,并邀请了热心市民,进行现场棉花和肉松试吃及实验对比。
昨日上午9点30分,台州本地网络红人阿涛和台州市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宝,一起试吃了普通棉花、肉松以及经过调味的棉花。
“棉花根本就嚼不烂,下咽更是不可能,就跟吃一团线一样,而肉松嚼着嚼着就化了,嘴里越来越少。”阿涛说,这是他第一次吃棉花,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棉花和肉松的区别。
吃棉花可能有些人觉得太主观了。别担心,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还通过显微镜观察、消化酶反应和双缩脲检测3种方法对肉松和棉花进行了区分。
“视频上肉松被水冲洗后,剩下的纤维属于动物纤维,而棉花属于植物纤维,虽然都是纤维,物理特性看上去差不多,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博士夏慧丽说,肉松从黄色变白色,是因为加工过程中放了酱油等调味料。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棉花纤维较细,直径短,细胞腔明显,细胞壁增厚木化,偏光镜下呈多彩状。而肉松肌纤维较粗,直径长,表面可见明显的横纹,或纵纹,偏光镜下显色不明显,两者区别非常明显。
两个样品中,放入消化酶,等待6个小时后对比发现,肉松已经被消化分解,而棉花一点反应也没有。“其实最直接的是,在肉松和棉花上各滴上双缩脲,肉松含蛋白质会变紫色,棉花则不会变色。”夏慧丽说,这是科学上检测是否含蛋白质的标准方式。
此外,根据成本核算来看,采用棉花经过调味和调色冒充肉松,其成本和购买非常廉价的肉类和豆粉混合制成的肉松粉价格差别并不大,因此商家也不可能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制作所谓的“棉花肉松”。
“希望市民擦亮眼睛,不要被谣言所欺骗。一旦发现食品有问题,要第一时间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而不是传播谣言。”李宝说,近期月饼消费高峰将到来,市场监管部门也会加大对市场上肉松产品的抽查力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