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 辟谣新闻 正文
实用 | 不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辨别谣言的撒手锏
2018-05-28 08:53:14  来源: 石家庄网警巡查执法   编辑: 江小来

  为什么人们总会被谣言牵着鼻子走,为什么面对生活中的判断和选择总会犯糊涂?

  我们的微博、微信群和朋友圈,每天有上百条信息,哪些是已经确认的事实,哪些是经不起推敲的谣言,哪些是尚未得到证实的传闻,哪些是添油加醋的夸张,哪些是纯粹的情绪宣泄?

  不要急着转发,一定要分辨清楚。

那么我们如何辨别谣言呢?

一、谣言的显著特点:煽动性。

  第一眼看上去,特别血腥的图片,特别让人愤怒的事件,一看标题就忍不住开骂的新闻,先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是不是被挑逗了?

  “男子火车顶拍抖音触电”不久就被证实是摄影师为了拍摄亲子写真选取角度,而不是为了拍摄抖音。

  不要被一时的情绪煽动,可以自己查一下,求个验证。或者干脆等一等,时间会让事情展露原来的面目。有时候甚至半天,新闻就会大反转,让你觉得自己之前的愤怒,只是被愚弄。

二、凡涉及小孩子被拐卖,老人走失,寻人启事之类,更要小心求证。

  未证实之前,不转发,不评论。因为这种方式,很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的敛财方式。

  确认信息的可信度。首先,可信的结论,一定具有明确的发出者,如果没有明确发出者,那基本就是谣言。其次,最省时间和准确率最高的,就是为信息的来源论资排辈,谁更权威,谁就更可信。

三、凡号召捐款,卖惨,又证据不足的求助,不妨多看两天。

  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发生后,有女生发了几条微博,说自己爸爸在现场,回不来了,自己很惨。随后又写了长微博,新浪长微博自带打赏功能,张嘉佳,休闲璐,一大批爱心人士给这姑娘打赏了九万多。但是几个小时后此人的谎言就被拆穿了。还有很多诈捐的例子可以考证这一点。每个人,不管你是大v还是小透明,请慎用同情,多用智商,让爱心不被消费,让帮助给予真正需要的人。

四、专业的事要听专业的人怎么说。

  我们每个人所知都有限,有时候要承认自己在某方面是空白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相信专业的人。要让自己至少是一个肯学习、肯听劝的“笨蛋”。而不是一个只会悲伤或愤怒的“笨蛋”。

封杀一切谣言——休谟公理

  18世纪哲学家、“怀疑主义”之父、大卫休谟在《人类理解力研究》一书中,提出了理性思维的一条总原则,也被叫做“休谟公理”,即“非同寻常的声明,需要非常确凿的证据,才可信。”越离奇的信息越需要确凿的证据,当一条信息的离奇程度与这条信息的精确程度,详实程度不成比例时,我们就可以判断这条信息为“伪”。(为了确定这条信息的精确程度和详实程度,就需要请搜索引擎出马了。)

  其实要辨明网络谣言也很简单,首先要做到不轻信,其次要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还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图片搜索引擎来验证。如果大家都能从我做起,发言负责,网络谣言自然没有散播的市场,没有传播的机会。

相关阅读
  • 两危险男子持刀入室盗窃?这段视频传遍了全国,真相其实是……
  • 网民散布温州医科大学黑人留学生轮奸女学生谣言被刑事拘留
  •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了?省人社厅权威辟谣!
  • 你还在每天喝热柠檬水吗?真信它能治所有癌症?让我们告诉你真相
  • “温州市高校文联常务委员会、高校文学艺术社团”已批复成立?假的!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