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 辟谣新闻 正文
名包地铁免过安检辟谣:不是免检是手检
2016-08-29 18:41:12  来源: 扬子晚报   编辑: 冯一伦

  昨天,不少门户网站和一些新闻客户端都在传播一条关于南京地铁安检的新闻,标题是《南京地铁9月1日起全线安检,名牌包免过安检仪》,这也引起了不少网友和市民的质疑,认为地铁方面存在歧视。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记者昨进行了采访。 通讯员 狄公宣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裴睿

  ■网友质疑:名牌包就可以免过安检仪?

  扬子晚报记者也来到了目前已经实施设备安检的南京站、鼓楼站、新街口站以及南京南站进行走访,在进站口记者发现,乘客们都很主动地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包裹放进安检仪轨道上,安检员也会使用手持安检仪对乘客携带的一些纸袋、塑料袋等不方便进入安检仪的物品进行安检。

  在走访中扬子晚报记者还发现,并非每一位乘客都将自己携带的包裹放入安检仪内进行安检,也有一些乘客在通过安检通道的时候,会主动将包打开拿给安检员看,而不过安检仪,一般安检员也就瞄一眼随即放行。

  警方说法:根据规定要求逢包必检

  随着南京地铁线路越来越多,选择地铁出行的市民也越来越多,地铁运营的安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14年青奥会后,南京地铁在新街口站等23个重点车站96个安检点开展常态化的设备安检工作。而从今年9月1日起,南京地铁全线121个车站都将实施设备安检,此次共增加209台安检设备,2000多名安检员。

  28日上午,不少门户网站和一些新闻客户端都在传播一条关于南京地铁安检的新闻,标题是《南京地铁9月1日起全线安检,名牌包免过安检仪》,文中称“名牌包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向安检员开包检查无需再过安检仪”。这也引起了不少网友和市民的质疑,认为地铁方面存在歧视。不少网友认为,名牌包就可以免过安检仪,那么不是名牌包就一定要过安检仪了?安检员如何鉴定是否是名牌包?什么牌子的包算名牌包?假货算不算名牌包?

  也有网友提出,在已经实施安检的地铁车站X光安检仪前,就有置物筐,如果乘客觉得自己的包袋比较贵重,怕放在安检仪上弄脏了,完全可以放在置物筐里通过安检,机场安检就是如此。甚至还有网友嘲弄:马上就去网上买一个假名牌背着,这样就不用过安检了。

  ■地铁回应:小包可人工检查,并非只针对名牌包

  对于网友的质疑,地铁方面回应称,对于地铁安检名牌包可以免过安检仪,网友存在误读,地铁方面并未出台这样的规定。在8月25日,南京地铁方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即将开始的地铁全线安检进行了权威发布和解读。地铁方面表示,地铁安检明确了政府主导,行业主管,企业实施,公安监管的职能分工。有一些乘客提出,自己的名牌包袋比较贵重,万一放进X光安检仪,弄脏了或者刮坏了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此前地铁方面就向媒体公开回应称,如果乘客携带的包袋价格比较昂贵,且是小体积的,长宽高不超过50公分,可以主动向安检员提出开包检查。而这也可能就是所谓的“名牌包”可以不通过设备安检仪,而采取人工安检的方式的消息来源。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在青奥会结束之后,南京地铁部分重点车站开始实施常态化安检之后,就按照“逢包必查”的原则进行安检,并没有什么名牌包和非名牌包的区别。地铁方面也从未就此进行过相关规定,名牌包可以不过安检仪,非名牌包就一定要过安检仪,这其实是一种误读。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青奥会之前,地铁车站的进站安检工作是有地铁警方负责,在青奥会结束之后,地铁安检工作由地铁公司负责实施,地铁警方负责监管。对于所谓名牌包可以不过X光安检仪的说法,地铁警方表示并不知道这样的规定。根据规定,警方要求地铁安检做到“逢包必检”。

  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规定,地铁安检主要检查枪支、弹药、易爆、腐蚀、有毒放射性、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值得注意的是,五彩缤纷的气球、超量高度白酒、活禽宠物也不允许带进地铁。根据最新规定,乘坐南京地铁可携带白酒低于60度且不超过2000毫升(即不超过4瓶),违反规定不听劝阻或拒不接受检查的,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此外,地铁警方还表示,在青奥会期间,南京地铁实施了号称史上最严的安检,当时对于一些乘客提出的名牌包过安检的问题,警方是像机场安检一样,在每台X光安检仪前都配备了置物筐,所有随身携带的包裹必须要通过设备安检仪进行安检。觉得自己包贵重的,可以放置在置物筐内通过安检,不会造成弄脏损坏。另外,每台X光通道机的进出口都配备了摄像头,可以清楚显示进出口放包和拿包的情况,如发生遗失,可立即调阅监控录像。

相关阅读
  • 辟谣!上海市住建委回应新政传言:未研究过此类政策
  • 中秋临近提示消费者 “无糖”月饼并非不含糖
  • 图解:揭秘套路 看完此图,可防电信诈骗!
  • 细思极恐!收到10086短信验证码切勿告诉他人!
  • 晚上关灯看手机就会导致青光眼?专家称可能诱发炎症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