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正文
sk5、bp5、ctc5……这些反复出现的“谣言病毒”你信过吗?
2018-12-24 10:25:46  来源: 上海辟谣平台 祖北辰  编辑: 贾晓雯

  近日,一条“13人感染sk5病毒死亡”的传言又在网络中流传。12月17日,湖北宜昌警方对此辟谣,并将相关造谣人员李某苹抓获归案。实际上,医学界根本就不存在这种“sk5病毒”,更没有这种多人感染“sk5病毒”死亡的病例。近年来,诸如sk5、bp5、ctc5等虚构的谣言病毒一直在社交媒体上反复出现,并不断变换地名及病毒载体,进行新一轮的传播。上海辟谣平台将对近年来的这些“病毒体”谣言进行一一梳理。

  来看看这些年反复出现的“病毒体谣言”.

  【类型一】 

  H7N9病毒谣言:编造虚假病例

  

1.jpg

谣言截图

  2007年初,“43岁患者吃大盘鸡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消息网上流传,并逐渐演变为山东德州、江西瑞昌、河北张家口、广东深圳等多个地方版本,其中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参与的医生被隔离”“5570头家禽已感染”等细节均一模一样。事实上,虽然的确有“H7N9禽流感病毒”,但它主要是通过人与患禽流感的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密切接触实现传染,食用烧熟煮透的禽肉、禽蛋都不会让人感染禽流感。网传的“吃大盘鸡感染H7N9”的病例为虚构,已被各地警方辟谣。此外,随着谣言的扩散,网上还传出吃泡椒凤爪、樱桃等感染H7N9病毒的版本,更加不可信。

  【类型二】

  SB250病毒谣言:恶搞式传播

2.jpg

  谣言截图

  2016年开始,网上出现“上海68名男女感染SB250死亡”的谣言,随后传到全国多地。各地的疾控中心都已对此辟谣:根本就不存在所谓“SB250”这种病毒,当地医院也未收治过感染“SB250”病毒的患者,更无类似死亡病例,这一病毒名称应为网友恶搞产生。2016年3月,福建龙岩市公安局将散布“SB250病毒”谣言女子抓获归案,并依法予以治安拘留。2016年10月,海南省文昌市的邢某某也因散布此谣言被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人民币500元。

  【类型三】

  ctc5、bp5病毒谣言:变体式传播

3.jpg

4.jpg

  谣言截图

  2017年5月,网上又出现了“多地医院有68名男女生感染ctc5病毒死亡”的谣言。与此前流传的“SB250病毒”极其相似,这些谣言都以“XX省XX市医院”作为开头,死者死亡时间都是“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一分”,而且都有“中央电视新闻已播出”等细节,几乎换汤不换药,只是将地名和病毒的名称进行了简单的替换。

  到了2018年1月,“ctc5病毒”又进化成了“bp5病毒”,“北京顺义3名男女吃柚子感染bp5病毒死亡”的消息一度网上疯传。事实上,这一“bp5病毒”同样也是虚构出的病毒名称,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和顺义区卫计委官方微博都已对此作出澄清和辟谣。

  【类型四】

  猪病毒谣言:蹭热点传播

5.jpg

  谣言截图

  今年下半年,一条“十三名男女感染猪病毒死亡,河北1台电视新闻已播出,暂时别吃猪肉……”的传言在网络热传。它同样是“SB250病毒谣言”的衍生版本,但因近期的“非洲猪瘟疫情”的热点,这一谣言又在朋友圈中被大面积传播,让不少网友被骗。目前,“@石家庄网警巡查执法”“@河北网警巡查执法”等官方微博都已对此辟谣,河北正定县的李某因在微信群中散布此谣言,被当地警方抓获并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

  如何鉴别“病毒体”谣言

  从上述谣言的传播过程来看,这些“病毒体”谣言都有共同的特点。首先是地域贴近性。每一条病毒谣言传到一个地方之后,就被冠上当地的地名和医院名称,指向性和代入感极强,也很容易在当地网友的朋友圈中大规模流传。

  如“sk5”“sb250”等,每一个谣言都有二三十个省市的版本。其次是细节详实。比如假借权威媒体“中央一套”“中央二套”的名义,并列举一些详细的数字,来加强谣言的迷惑性。第三是覆盖面广,涉及到的食物从水产、肉类到水果,覆盖了生活中的多种食物,让人防不胜防。

  正是因为此类病毒体谣言切中“食品安全”“人身健康”等网民的关注点,造谣的对象、传播的地域覆盖面甚广,才能不断循环往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沉渣泛起,不断欺骗网友。上海辟谣平台提醒,对于这种病毒类的传言,网友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核实作出判断。比如遇到上文中提到的谣言模板,大致情节一样,只有地名或数字进行了替换,就可以基本判断其为谣言。此外,还可以针对传言中的病毒名称、数字进行搜索,一般情况下,只要有警方或媒体对此进行过辟谣,网友们都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相关阅读
  • 60%药品将在两三年内下架,由保健品代替?
  • 辟谣课堂 | 破解网络辟谣滞后性难题
  • “石家庄19日解除限行” 别信!这是“旧闻”
  • 大蒜能治鼻炎,能检测地沟油?细数与大蒜有关的4个谣言
  • 又是一年雪花飘 带你回顾冬季的“谣言”老梗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9060276
sk5、bp5、ctc5……这些反复出现的“谣言病毒”你信过吗?
4047
辟谣网
新闻
上海辟谣平台
祖北辰
2018-12-24 10:25:46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