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些关于“雾化”的说法,如:雾化里的成分都很可怕,雾化对宝宝的伤害比输液还大……雾化,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针对这些问题,辟谣君请来了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儿童医院儿童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吴铁峰,给大家说说关于雾化的真相。
吴铁峰指出两点错误!第一,文中提到的前两种是雾化所需的药物,但抗生素一般是不作为雾化药物,雾化与抗生素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与滥用抗生素没有直接关系。第二,在治疗喘息疾病一般须用到激素,但相比较口服,注射和外用等方式,雾化激素的量是很少的,一般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举个例子:
一位儿童体重10kg的喘息患儿如需激素治疗,若用口服强的松药物,一般体重1公斤需要口服1毫克的量,那1天需要服用10毫克,一般情况下,静滴计量和口服相当。相近疗效,如布地奈德雾化剂(普米克令舒),每天2~3次,每次0.5~1毫克,平均一天1~3毫克,而且儿童雾化时肺部沉积率一般15%,成人20%,也就是说,每次雾化真正进入体内药物也就是所用剂量的15%左右。
相比较之下,雾化的副作用微乎其微,雾化吸入药物直达靶器官、起效快、用药量少、副作用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雾化针对病情比较轻的患儿,如果病情比较重还是会采用口服或者注射等方式。
下面,跟着辟谣君详细了解下雾化!
什么是雾化?
雾化是将药物制成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也就是气溶胶,随着呼吸,药物会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常用于缓解治疗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雾化目前不仅用于哮喘,还用于先天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喘息的疾病,慢性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囊性纤维化,以及传染性疾病,如卡式肺囊虫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等。
由于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对比口服或静脉输液,它起效更快、效果更好;局部药物浓度高,但总体用药剂量小,仅为全身用药的几十分之一;不良反应少。
打个比方:
口服药和静脉给药如果是“狂轰乱炸”,雾化吸入就是“定点打击”,见效快,全身副作用小。所以,完全不必“闻雾化而色变”。
这些误区不要犯!
误区一:雾化时间越长越好
在雾化治疗上,很多家长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觉得雾化时间越长越好,看到雾化机上还有液体,觉得没喷完就没药效。有医师指出,实际上,雾化吸入时间取决于药液的容量,大人标准的喷喉10分钟都已经让人累得“够呛”,从儿童角度讲,雾化10~15分钟就够了,每天可做2-3次。
儿童雾化治疗吸入时,宜采取轻松直立的姿势,用面罩盖住宝宝的口和鼻,慢而深的呼气,吸气末需停留片刻。在小朋友哭闹的情况下,奶爸奶妈可以自己示范,用语言消除小孩的恐惧,让雾化的效果达到最佳。
误区二:雾化后忘了擦干口鼻
很多雾化药水都含激素,绝对不可忽视“擦干口鼻”这一小事。尤其是幼儿的家长,不能雾化完后就“了事”,而应在每次雾化吸入后都要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地擦干小儿面部及口鼻部分。因为幼儿面部皮肤薄且血管丰富,残留药液可被吸收,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而擦干口鼻可以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避免皮肤过敏或受损。另外,在寒冷天气,残留雾滴留在口鼻皮肤上,还可能小孩受凉感冒。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