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 虚拟栏目 > 辟谣网_首页 > 辟谣网_首页_读图识谣 正文
农产品谣言都是源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2020-05-22 04:04:35  来源: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编辑: 孙景石

  浙江辟谣网据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消息 近年来,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农产品及食品中出现新的质量安全隐患问题的报道,比如“瘦肉精肉”、“速生鸡”、“镉大米”、“避孕黄瓜”、“问题草莓”以及“打蜡苹果”等等。这些报道让大家对于我国农产品到底安不安全,在心里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有网友称,农产品谣言四起的原因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太大,只要国家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就可以杜绝农产品谣言的产生!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些问题,有的确属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的是科学争议及标准差异、标准缺失问题,有的事后证实是谣言传言,有的属于消费科学认知、消费知识缺乏的问题,有的则属于生产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相互攻讦而制造出来的问题。不论是哪种情况,至少都反映了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放心,缺乏安全感。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负面报道,网民在错愕、惊恐的同时谴责生产者昧良心、经营者无诚信,对政府监管失去信心,一些不理智的消费者在一些心存不良的人的唆使下甚至可能因此挑起群体事件。

  客观、公正的舆论监督、舆论引导有利于弘扬正能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客观的、负面的舆论渲染、恶意炒作常常会给产业发展、政府公信力乃至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严重的破坏,给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带来严重的困扰。舆情监测发现,近年来,国外一些利益集团为攫取利益编造谣言攻击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国内一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相互攻讦,也总有一些媒体为提高关注度,制造轰动效果,刻意放大并反复炒作很局部、很个别的问题,动辄冠以“致癌”、“致畸”、“剧毒”等字眼加以报道,虚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在公众中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不安情绪,降低消费者对国产农产品的信心。

  对于这些网络农产品安全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它们,谣言止于智者。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熊类都要冬眠,所以大熊猫也要冬眠?
  • 全国物流将于1月7日前陆续停运?老谣言又热传
  • 上海中小学提前放寒假?谣言
11987749
农产品谣言都是源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6537
辟谣网_首页_读图识谣
新闻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2020-05-22 04:04:35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媒体网站联合辟谣平台,用快速、准确、全面的真实信息阻止谣言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