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辟谣网8月17日讯 近日,微信朋友圈里盛传这样一则消息——“今年考上二本的家庭困难学生,可携带录取通知书和家庭困难证明到市总工会领取2000元的秋季助学基金!望相互转告!动动手指,让爱传递下去!低保户新上大学学生,去教育局二楼报名,一年一万元补助。需携带低保证、入学通知书、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9月14号结束。互相转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此则消息是真是假?为此,记者向市总工会咨询了解此事。
“消息是假的,年年都在传,每年我们都会澄清,但还是有人相信上当。最近我们接的电话,都是来咨询这个事情的,还有很多人过来领钱的。”市总工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总工会每年也都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但助学对象、申请手续并不是微信所传的那样。
在该工作人员提供的市总工会《关于继续开展2016年“金秋助学”活动的通知》中,记者看到,今年“金秋助学”活动的对象是市本级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的子女,具体包括在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就读的(含今年新考入的大学生)和在临海本地普通高中就读的。助学金的申请审核手续十分严格,符合申请条件的对象要准备相关申报材料,还要经过层层调查核实、公示,并非微信内容里所说的“携带录取通知书和家庭困难证明到市总工会”即可。并且,今年的“金秋助学”活动已于8月10日申报结束,目前处于审核阶段。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局招生自考办主任周扬表示,此消息中提到的“低保户新上大学学生,去教育局二楼报名,一年一万补助”的内容同样不实。
周扬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可以考虑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作为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助学贷款经过多年探索和完善,对确保考入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办理助学贷款时,学生可以选择生源地助学贷款或校园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入学前户口所在地在浙江省境内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其合法监护人,向家庭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的助学贷款。校园地贷款是指通过本校学生资助部门向经办银行申请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浙江省地方属普通高校学生原则上在校园地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额度方面,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每人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学年不超过12000元。
生源地助学贷款流程为:携带大学录取通知书和村镇经济困难证明,到原高中毕业学校领表——填写——学校盖章——送财政局审批签字盖章。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