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正文
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文明叙事
2025年05月28日 15:38:38 来源: 潮新闻 通讯员 周子青 徐青青

文明,是浸润城市肌理的精神基因,更是民生幸福的绚烂底色。近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公布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名单,杭州高新区(滨江)再添2项国家级荣誉——东冠集团有限公司、长河街道闻涛社区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为区域文明建设再添生动注脚。

1.jpg

创建于1975年的东冠集团,在通信服务与智慧城市、楼宇物业等六大主导产业稳健前行的征程中,将文明创建与社会责任熔铸为发展基因。疫情防控中逆行而上,抗台防汛时坚守岗位,汶川地震后捐资援建过渡安置房,持续助力社区助老助残事业,对口帮扶贵州、湖北、衢州等地……一系列善举构筑起企业的大爱坐标。意义更为深远的是,集团积极探索创新文明共建模式,联动园区上百家企业构建文明生态圈,让“七一献血”成为十年如一日的公益品牌,培育新生代职工成为文明传播火种。这种政企民协同共创的模式,恰似星星之火,点燃了社会新风尚建设的燎原之势。

钱塘江畔的闻涛社区,是“最美现象”的发源地。14年前,“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高空坠落女童的英勇善举,就发生在这里。自此,“最美精神”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植入社区治理的文化脉络。以“最美闻涛、拥抱美好”为核心的“五讲四美”实践,社区将品牌理念转化为基层自治的生动范式。15支志愿服务队伍、300余家单位、17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庞大网络,织就“八大服务圈”,把“闻涛好心人”志愿服务从零星行动升级为系统化、常态化的民生工程。“文润四季”“闻涛文化课堂”等主题活动,构筑起“15分钟文化浸润圈”,让非遗传承、文化教育走进百姓日常。这种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治理智慧,既激活了基层自治的内生动力,也重塑了现代社区的精神内核,勾勒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图景。

透过这两张“国字号”名片,我们看到的是杭州高新区(滨江)文明创建的系统思维与创新突破。近年来,围绕擦亮“‘滨滨’有礼”文明品牌,杭州高新区(滨江)正深入开展文明细胞培育工程,从细微之处着手,积极构建覆盖全域的文明实践网络,让文明基因深度融入城市肌理,让“最美现象”从盆景向风景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动能。

图片2.jpg

联盟聚力:共筑文明创建同心圆

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杭州高新区(滨江)深知,文明创建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

为动员和凝聚多方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辖区内积极组建有礼联盟,搭建实践阵地、活动、项目、队伍等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

涵盖各行各业道德模范、文明单位、公益组织、优质实践项目等在内的171家(个)多元主体,通过资源共享、结对共建,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文明共同体,既打破了文明创建的传统边界,也进一步提升了文明实践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这种协同,并非简单的“拼盘”,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的“化学反应”——企业的创新能力、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政府的统筹协调,在文明实践中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1+1>2”的聚合效应。

多方资源的深入链接,同步提升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的队伍建设和活动层次,拓展了杭州高新区(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涵和外延。大小莲花、动漫博物馆、网易蜗牛读书馆等29家单位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西兴街道水电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经验做法入选《浙江省全域文明创建典型案例》,还有一众单位、家庭和个人荣获省市级文明荣誉……先进典型和榜样力量的辐射效应如同涟漪般不断扩散,推动文明实践持续走深走实。

图片3.jpg

四季循礼:构建文明实践生态链

文明创建绝非一蹴而就的突击行动,而是需要如农耕般持续耕耘、久久为功。以“‘滨滨’有礼 文明四季”系列活动为脉络,杭州高新区(滨江)将自然时序与文明发展规律深度融合,区街协同奏响文明乐章,不仅彰显出对文明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也构建起一套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生态链”。

“春种”搭建“有礼联盟”,种下文明之“种”;“夏耘”汇聚“有礼之道”,耕耘精神沃土;“秋获”展示文明丰收,品味“有礼之韵”;“冬藏”文明果实,共享“有礼之约”。这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设计,使文明实践从碎片化的活动,升级为具有内在逻辑的系统工程,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区域有礼实践成果的同时,赋予了文明建设持久的生命力。

当前正火热开展中的“有礼之‘道’携手行 ‘滨滨’有礼促共富”2025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72变”系列主题活动,则是“滨滨有礼、文明四季”系列活动的拓展与延伸。通过不断丰富实践矩阵,注入新的活动形式与内容,让文明品牌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统筹平台,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文明阵地也在不断提档升级。从精心承办杭州市“我和我的有礼故事”分享、“公民爱心日・我请‘小候鸟’看电影”等活动,到创新开展“记忆保卫战——关爱认知障碍老兵”“‘滨滨’礼赞新时代——大莲花绽放文明观演新风尚”等特色文明实践项目,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文明内涵愈加丰富,为助力区域文明实践高质量服务基层群众注入了澎湃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文明实践正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基层。在全域共建机制下,杭州高新区(滨江)聚焦“季季有特色、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处处有实践”的工作要求,设置礼美生态、礼尚恭俭等12个月关键词,常态化在基层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24年,全区7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依托“周三文明提升日”等载体,同频共振开展120余场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文明实践的空间纬度,精准延伸文明实践半径,为全面倡导“滨风新礼”、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绘制了清晰的“路径图”,让“‘滨滨’有礼”文明风尚可感知、可参与、可持续,切实融入市民群众的生活日常,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图片4.jpg

场景创新:拓展文明载体新维度

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文明创建实践,不仅致力于突破传统治理模式,更折射出当代城市文明建设的深层逻辑——文明不是单向规训,而是双向奔赴的价值共建。

“礼让斑马线”,一直是杭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金名片”,曾以“车让人”的单向规范重塑了城市交通秩序。践行过程中,杭州高新区(滨江)敏锐捕捉到行人行为对通行效率的隐性影响,进而创新打造了“有礼之‘道’”品牌,将“人快行、微微笑、点个赞”纳入文明议程。从“礼让斑马线”到“有礼之‘道’”的升级,表面是行为规范的细化,实质是城市治理从“管理思维”向“共情思维”的跃迁。当礼让从驾驶员的单边义务转变为行人加快脚步、微笑点赞的温情反馈,文明的刻度便从制度约束转向了情感联结。

今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持续深化拓展“有礼之道”文明实践矩阵,从有形“道路”拓展到全域文明双向礼敬的无形之“道”,逐步浸润“行、序、言、观、孝、俭”等多维应用场景,进一步升华了“道”的内涵,丰富了“让”的内容,倡导了“礼”的风尚,让礼让名城更添人文温度。

图片5.jpg

作为全省首批文明观赛(演)试点区,杭州高新区(滨江)还将赛会场景转化为文明传播的“超级媒介”:以“大小莲花”为核心阵地,通过文明标识标牌的常态化布置、彩信短信的精准推送、文明手册的广泛发放以及1700余块电梯屏的高频次视频播放,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文明宣传矩阵。多场文明观赛(演)活动的策划举办,歌手、运动员、舞蹈家等公众人物为文明的“代言”“打call”,进一步提升了文明观赛(演)理念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这种将文明理念有机融入赛演全过程的创新做法,突破了传统文明宣传的“说教式”窠臼,让观众在享受文体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文明熏陶。当前,试点工作做法已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关注推广,文明观赛(演)、文明观展的新风也延伸到了国际动漫节、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等各项赛会。

此外,基层实践的“微创新”同样亮点纷呈。聚焦“小切口”,杭州高新区(滨江)持续创设移风易俗“五禁止三倡导”、“文明一平方”楼道居民自治、“滨豆积分”等贴近生活的“小而暖”文明载体,激发市民参与热情的同时,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治理新格局,让文明之花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绽放。

文明创建,是一场永不停步的幸福接力。站在新起点,这片热土的文明叙事仍在续写。面向未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继续提升“滨滨有礼·文明四季”区域文明品牌影响力,以更优氛围、更聚合力、更强信心,引导市民以昂扬姿态投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火热实践,奋力续写文明叙事的精彩新篇。

图片6.jpg

标签: 责任编辑: 孔依群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