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浙江省交通集团所属高信公司参建的杭绍甬高速杭绍段、杭甬复线宁波段一期、义东高速公路东阳(江北至南市)段、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一塘一期四个项目同日建成通车。浙江高速里程再次更新,为杭州、宁波和金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脉。
从江南水乡到川贵腹地,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从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到一个个智能高效的收费站所,再到一孔孔穿山越岭的高山隧道……过去近二十年,高信公司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参与近百条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助力交通强国、交通强省战略部署,担当国企责任护航社会经济发展。
党建引领 把好“航船舵”
高信公司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干部争当推动项目建设的“急先锋”,把好重点项目建设“航船舵”。坚持项目建设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杭绍甬“红色硬核”临时党小组、杭甬复线“甬敢”党员突击队、义东“青锋”党员突击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把“党建+重点工程项目”融合和贯穿到项目建设中的质量、安全、进度等方方面面,把党旗插在项目一线,将项目建设当成党员骨干的练兵场。
为强势打造品质工程、平安工地,杭甬复线“甬敢”党员突击队在建设初期,结合海域路段海风腐蚀性强的特点,先后引入质量检测设备、流程控制、评估标准等管理工具和技术,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质量标准。严格做好成品保护,针对子分项工程或者检验批进行质量管理过程及实体工程质量后评价,为其他检验批或子分项提供改进方向。
在承担浙江省首条穿城高速、高质量推进大都市区建设项目义东高速公路东阳(江北至南市)段建设任务过程中,“青锋”党员突击队围绕城区高速建设难点,针对隧道内登高作业、边通车边施工、外场基坑防护、桥侧高空施工等方面分别制定了不同安全防护标准。尤其是高架桥侧施工,特制2套作业平台投入生产作业。同时,利用无人机巡查、“一点三员”等措施加强各施工工点的巡视,特别是对高空作业、起重吊装和交通管制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着力抓好施工关键部位和重要环节的安全管控。各个项目现场呈现出“党旗飘扬、党徽闪光、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开路先锋 唱好项目“主打歌”
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全线位于宁波市境内,总投资约180亿元,全长约55.83千米。高信公司负责该项目东、西两段范围内机电工程监控系统、智慧高速的软件设计、开发、运行,设施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培训与测试,缺陷责任期缺陷修复及保修期保修等。
面对如此庞大工程量和仅有6个月的工期,杭甬复线“甬敢”突击队全体队员始终冲在一线、干在实处,推动项目攻坚克难保节点、保进度、保交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面对日渐紧迫的通车节点,突击队员们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与时间赛跑、与自己赛跑。为加强项目调度,队员们盯住关键时间节点,排出计划表、挂出作战图,科学统筹、密集调度,会议召开在现场,问题解决在现场,项目现场安排专人负责24小时调度,及时掌握新进展。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等不拖,现场调度解决。
在通车前夕的深夜,总能看到一个个灯火通明、奋力拼搏的身影。在那设备林立、环境嘈杂、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总有一个皮肤黝黑、声音洪亮、忙碌的身影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他就是杭甬复线项目经理——邹细平。
今年5月刚刚圆满完成公司重点工程景文项目建设任务的邹细平,转身投入到杭甬复线的紧张建设中去。在工作上,他是施工现场的“铁人”,每日深入现场检查施工状况和进度,睡前梳理当天工作情况,同时计划好接下来工作安排,为保证项目进度,通车前三个月满勤在岗;他是微信运动的“榜哥”,作为项目负责人,做好各单位、各工序之间的协调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他手机24小时不离身,365天不关机,每天施工现场巡查至少两次,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协调解决问题,走路步数在几万步以上;他是项目现场的“大拿”,他带领团队结合项目所在海域潮差大、潮流急,水文气象多变,连续桥梁、短桥与路基连续变化复杂的环境条件,规划光链路传输环网、优化立柱挑臂防水、智能机柜结构及防水、张贴设备桩号等,有效的实现了施工质量、管理质量的双提升。
如今,杭甬复线顺利建成,邹细平在通车仪式上止不住的笑容不只是有通车的喜悦,还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更有即将和家人好好团聚的兴奋。他说,几个月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一定要兑现跟儿子、女儿的承诺:陪他们堆雪人、打雪仗!
而另一头的杭绍甬项目驻地,此刻窗外夜深人静,窗内灯火通明,党员先锋王帅邦正对着线缆上桥保护方案一筹莫展。杭绍甬项目由于全线高架桥,设备取电都在桥下箱变处。以往项目没有类似可以借鉴的经验,如何安全高效规划施工方案是王帅邦此刻面临的一大难题。知难而退从不在党员的字典上,王帅邦一方面积极与桥架厂家沟通,了解全部线缆的规格型号,规划好最优线缆路线。另一方面邀请厂家到现场勘察设计,经过反复探讨并试验后,形成最终施工方案,将原来的穿管敷设改为桥架敷设,极大提高现场作业效率,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使线缆得到更好的保护。
王帅邦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就是监控设备安装测算工作,由于杭绍甬智慧高速有6种监控设备等都是跟路灯杆共杆安装,高速主线交安标志牌跟情报板设置较为密集。为确保到场路灯杆无需现场进行二次加工,保证杆件的防腐效果,确保每个摄像机能更好的监控道路情况,同时为节省项目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前期精准海量测算工作必不可少。根据现场预埋情况,他反复确认设备安装位置反馈到灯杆厂家,并根据每种设备的情况,细致梳理10余种到场路灯杆件,精准定位不同类型杆件安装位置,自杭绍甬项目开展以来,该项工作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极大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
王帅邦作为“红色硬核”党小组中的坚实力量,承担了杭绍甬项目四分之一的建设任务,并同时对接两家监理单位。施工过程资料、对接协调等工作相较于以往项目成倍增长。在做好项目现场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同时,他时刻紧盯内页资料完善以及计量工作,认真细致计量每一个工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严格做到内页资料无疏漏,计量工作不放松。
红色根脉 筑牢发展“压舱石”
对于交通行业而言,产业工人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有生力量。为了让产业工人始终葆有政治自觉、创新自觉和行动自觉,最大程度激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高信公司抓住“班前十分钟”这个“法宝”,让班前“十分钟”释放匠心“十分力”。
公司精心设计了一套“五日五学”的教学计划,让产业工人通过学习高效助力项目高质量建成。周一“原文日”:组织学习原文著作,筑思想之魂。周二“党史日”:积极开展“党员讲故事”,补精神之钙。周三“廉洁日”:以“公小廉说规范”为题,员工自导自演,扬清廉之气。周四“工匠日”:由总工、技能大师领衔带队,深入班组言传身教,提实战之能。周五“榜样日”:成立90后“青锋”宣讲团,以劳模工匠为原型,讲述榜样故事,汲担当之力。通过“五日五学”,产业工人的思想得以引领,技能得以提升,自信得以增强。项目也实现了高质量推进。截至目前,高信公司的“红色根脉”班前宣讲已覆盖了杭绍甬高速杭绍段、杭甬复线宁波段一期、义东高速公路东阳(江北至南市)段、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一塘一期等全国53个项目部,300多个班组。
硬核聚力 打造交通“智慧云”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在杭绍甬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以“高架高速公路+地面辅道”形式推进,部分高架桥架设在已通车道路的上方。在施工时需要使用吊车、吊篮等工具,由专业的特种工进行操作,遇到需要安装在桥梁外的设备时,还需要翻越1米高的桥梁,在桥梁外侧施工。对突击队员们来说项目的施工难度远高于过往其他项目,无论是在保证在计划工期内完成施工,还是在保障安全施工方面,都是一场非常大的挑战。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党员先锋、项目经理徐成意的带领下,“红色硬核”临时党小组的党员骨干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通过技术创新,强进度促安全。他们积极针对项目通信管道建设定向研发,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研制出新型的硅芯管敷设辅助设备。投放使用后,该项施工节省近60%工期,降低近40%成本,工艺美观标准化,且大幅减少人员在护栏外侧施工时间,杜绝了安全隐患。目前该硅芯管敷设辅助设备已申报国家新型专利。此外,针对杭绍甬项目地处沿海地区,团雾天气频发,而且交通流量大、货车占比高的特点。党小组还首创了“路-警-气象”三方共建的四级预警机制,基于多源感知数据,实现对团雾的精准感知和分级预警。
在党员骨干的共同努力下,杭绍甬高速最终实现了集主动交通管理、准全天候通行、伴随式信息走廊、智慧隧道、智慧服务区、绿色能源服务、施救在线等7大场景于一体,为全国高速公路数字化新基建树立浙江样板,为智慧交通建设起到“标杆级”示范作用。
高信公司以党建引领“总缰绳”定方向,以开路先锋“急行军”破万难,以红色根脉“深底蕴”稳基石,以硬核聚力“大智慧”促创新,探寻了一条党建工作融入、推进、提升项目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有益举措。下一步高信公司将继续坚持把党建与生产经营紧密融合,将党旗飘扬在项目一线,以党建促项目,以项目抓党建,把党建政治引领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将党建活力变成攻坚动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交通强省、交通强国战略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