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人,照亮中国革命万里程”。3月25日上午,浙江交通集团所属浙商中拓的培训班学员来到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居旧址群,参观毛泽东同志住室等旧址,现场感受当年毛主席领导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情景。在八角楼那微弱的灯光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光,正是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带领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从革命走向胜利。大家深受鼓舞和教育,深刻体会到理想信念的伟力。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在黄洋界保卫战旧址,学员们齐声朗诵毛泽东同志的《西江月·井冈山》,学院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这场以少胜多的革命斗争经典案例——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发动群众,凭险抵抗,将四个团一举击溃。学员们深入了解了黄洋界保卫战中,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少胜多、克敌制胜的光辉历史。
来到黄洋界哨口,学员们在旧址中缓步前行,仔细聆听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里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每一处保存下来的战壕和炮台,都让人仿佛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信仰和理想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穿过黄洋界保卫战壕,学员们重走红军挑粮小道,亲历革命先辈走过的道路。挑梁小道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了行军和运输物资而开辟的一条狭窄崎岖的山路。这条道路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学员们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前行,亲身体验当年红军战士面临的艰难险阻,感受红军战士在艰苦困境中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在《井冈山精神代代传》的访谈教学中,全体学员迎来了四位特殊的老师,并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分别是老红军曾志的孙子石草龙、“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孙女甘红梅、上海知青杨洁如和神山村村民左香云。四位老师从自己的成长历程、印象深刻的事件出发,描绘了革命战争时期和生产建设时期,井冈山精神在不同时代的生动体现,道出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守原则底线,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老红军和他们的后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生活作风,展现了井冈山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在随后的情景教学中,学院教职工以“革命历史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为主题,深情演绎情景剧,纪念革命伉俪王经燕与张朝燮。一封封家书、一段段对白,生动再现了这对情侣为了革命事业坚贞不屈,不惜牺牲生命的感人情境,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些革命故事和遗址,如同一块块历史的拼图,拼接起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学员们表示,要铭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勇气,将井冈山精神传承下去,让它成为推动公司发展、激励个人奋斗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