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正文
平湖市以赛为擎 擘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建设“新蓝图”
2023年12月13日 12:14:46 来源: 浙江在线

  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中,来自浙江省平湖技师学院的4名选手凭借扎实的技术技能,全员斩获竞赛一等奖。其中沈文彬和崔晓迪2人可申报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沈文斌老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近年来,平湖市以技能竞赛为抓手,秉持“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就”原则,发挥竞赛引领作用,更好弘扬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上技能成才道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该市已承办国省市级技能赛事10余项,连续19年举办平湖市职业技能竞赛,共有7名选手通过技能竞赛取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以赛促建 助力成长建平台

  实习实训基地是技能大赛最佳的竞赛场所和训练场地。近年来,平湖市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拥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两个“国字号”。该实训基地下设15个实训区54个实训室,年培训能力达1万多人次,促进技能人才在各级职业竞赛中开拓视野、提升自我、脱颖而出。

  在赛事承办方面,全面对接全国技能大赛设备配置标准,推进全市职业院校实习实训设备更新换代,积极承办省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各项赛事。

  “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我们已先后成立了工匠学院、两创学院、技师研究站、校企协同育人联盟、企业学院等载体。”浙江省平湖技师学院院长龚跃明介绍。今年我市首次承办了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承办工作得到大赛组委会和参赛选手一致好评,平湖市人力社保局和平湖技师学院获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世赛竞赛项目一直是学校‘双高’建设、服装专业‘高水平专业’建设的重要部分。”平湖职业中专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时装技术(世赛)项目选拔赛在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截至目前,平湖职业中专已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输送了3名优秀技能人才。

  以赛促学 榜样引领砺精兵

  “除了金牌,我还是最佳选手”在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文本处理”项目比赛中,90后听障小伙陈良杰赢得世界金牌,并荣获最佳选手荣誉,实现了计算机文本处理的大满贯。

  陈良杰虽有听力障碍,却乐观积极,十几年制稿设计鲜有出错,以纸写、微信等方式,主动克服设计沟通障碍。在工作之余,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屡次斩获国家级大奖。从2011年至今,他几乎包揽了从嘉兴到全省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先后获得“浙江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浙江金蓝领”等荣誉称号。

  “生产效率提高了30%,并且降低了外购成本。”张耀是浙江海拓环宇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自2016年入职浙江海拓环宇传动科技公司以来,他设计、改造了100多款工装夹具,让生产线效率提高20%,公司年综合效益提高350万元以上。

  为培育更多技能人才,张耀以领办人身份,建立数控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2021年11月,该工作室入选为平湖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张耀每年给企业员工培训技术,一对一师徒结对帮带……成立至今,已培养出多名技术骨干,其中3名获得嘉兴市技术操作能手,1名获得平湖市技术能手等荣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些“金龙”的引领下,更多优秀青年正在茁壮成长,坚定地走上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

  以赛促就 产教融合育人才

  “入学即入企、毕业即就业”近日,津上精密“双元制”订单班的53名学生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到企业正式上岗,成为平湖高端制造产业中的一员。通过五年的合作,校企双方共同探究双元制定向培养,平湖技师学院陆续有123位学生与津上精密机床(浙江)优享公司签订定向培养协议,6人在公司重要部门任职。

  这样的校企合作,在平湖已蔚然成风。“2015年,我的母校开启了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本土化探索,实施双元六共育人模式。”张浩是平湖技师学院“德西福格”班第一届毕业生,是学院“双元六共”育人模式的第一批受益者,现作为产线班长,已成为德西福格公司技术骨干。

  “德西福格班”是德西福格公司与平湖技师学院首次在嘉兴探索开办的“双元制”订单班。不同于以往职业教育的“你培养,我接收”,“双元六共”培养模式由校企共同招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组织教育教学、建设师资队伍、管理与考核评价。

  平湖市坚持将技能大赛成果赋能就业创业,按照“学校建在园区,专业设在产业链”的思路,创新“双元六共”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全市职业院校已与42家企业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累计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2000多名,企业直接签约率93.8%,专业对口率99.2%,平均离职率1.9%。


标签: 责任编辑: 孔依群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