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杭州未来之城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暨技术交流会在杭顺利举行,标志着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联合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地下空间开发领域实现全新布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云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黄黎明、浙江省住建厅城建处处长黄明星、钱江世纪城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秦剑云,中国中铁东部区域总部总经理薛健、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安新代、中铁高新工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卓普周,杭州市、萧山区、浙江大学、深圳大学、中国中铁、浙江经投等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合作伙伴等共同见证公司成立。仪式由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华主持。
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云敏、中国中铁东部区域总部总经理薛健、黄河设计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安新代进行致辞。
杨华勇院士表示,新时期的城市建设应更多的探索城市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工程装备,有效解决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土地紧张、内涝严重等“城市病”。希望杭州未来院在地下空间行业精耕细作、敢于创新,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宜居空间贡献“地下智慧”。
陈云敏院士表示,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杭州未来院发挥地下空间的研究优势,引领行业持续创新,为城市发展做出长远贡献。
薛健表示,中国中铁作为行业龙头企业,近年来广泛参与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地方政府重要的合作伙伴。未来将发挥华东区域经营优势,整合投资、规划、设计、施工、装备等各个版块的资源,助力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和建设,持续为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中铁力量。
安新代表示,杭州未来院将充分利用两家股东单位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装备制造、技术支持、行业影响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力度,积极搭建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地区、行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铁工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卓普周和黄河设计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安新代共同为“杭州未来之城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揭牌。
杭州未来院董事长牛富敏与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沈翔老师、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谢海波、中铁隧道局集团市政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华坤分别签署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战略合作协议。
杨华勇、陈云敏、黄黎明、薛健、卓普周、安新代共同为“杭州未来之城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业剪彩。
活动上,还举行了城市地下空间高质量发展技术交流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云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先后做专题报告,分享最新的行业资讯,研判技术发展趋势,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前沿思考和系统性的解决思路。
据悉,杭州未来之城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杭州未来院”)是由中国中铁所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装备”)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黄河设计院”)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公司2021年12月30日注册落户杭州市萧山区钱江世纪城,注册资本金1亿元(双方各占股50%)。公司聚焦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开发利用,通过规划设计、建造技术、装备制造、数字技术、商业模式等融合创新,为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发展提供投资、规划、设计、咨询、建设等全过程解决方案。
杭州未来院是中铁装备在浙江杭州落户的第三家合资企业。2018年,中铁装备与浙江省交通集团旗下浙江省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浙江经投”)联合成立浙江中铁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简称“浙江中铁”),是浙江省首个地下大型工程装备盾构机生产制造公司。成立以来,浙江中铁业务快速增长,公司盾构订单已出厂30余台,先后应用于杭州、嘉兴、南京、南宁、深圳、广州、东莞、青岛等10多个城市建设,打造了“高端装备、浙江制造”的品牌形象。2020年,中铁装备与浙江经投合资成立浙商装备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浙商工服”),注册资本金3亿元,致力发展成为行业一流的地下工程高端装备服务商。浙江中铁与浙商工服两家公司年营业收入近7亿元,贡献财政税收近3000万元。
面向未来城市发展,向地下要空间、向地下要效益。杭州未来院作为由两家行业头部央国企共同在杭州打造的具有创新技术优势的高端设计研发机构,公司的落地不但将在两家公司“生产制造”和“装备服务”的基础上增加“设计研发”力量,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并将通过母公司的人才与技术研发优势,联合国内一流高校研发团队和行业头部企业,在杭州市努力打造国家级地下空间产业创新中心、应用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地下空间高端产业集群,为杭州市和浙江省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更好服务,创造更多价值。(浙江中铁供稿)
凡注有"潮新闻"或电头为"潮新闻"的稿件,均为潮新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潮新闻",并保留"潮新闻"的电头。
@潮新闻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