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陶悦清 实习生 钟佳佳)茶叶是一种世界风靡的健康饮料。多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茶多酚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来预防癌症的发生。但最近一项针对50万中国人的茶叶消费调查,可能要让人大跌眼镜了。
8月出版的《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论文研究表明,喝茶和不喝茶对于癌症的发病率是没有差异的,喝茶对于预防癌症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
这项由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李立明,领衔主持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在2004-2008年,以调查问卷形式记录了50多万(其中有效受试者为45万多)中国人的平时喝茶量,并在此后跟踪10年,观察随访期间癌症发生的例数,分析喝茶和多种癌症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喝茶多的人,比起喝茶少的人,患癌的反而更多。同时,喝茶多的人往往抽烟、喝酒也多。具体到肿瘤各类别,肺癌和胃癌风险升高;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不管喝茶多少都相似。这一与日本学者研究截然相反的结论(目前茶叶防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日本学者的研究居多),迅速引发全网热议。
那么这能否说明喝茶与防癌无关联性呢?近日,浙江大学茶学系屠幼英教授团队对该篇论文进行翻译分析,并提出五点质疑,认为该项调查所选样本不具备代表性。
专家介绍
屠幼英,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国际学校茶文化与健康研究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女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银奖等十余项大奖。
质疑一:年茶叶消费只有20万吨?
该项研究选取的样本人群的年龄为30-79岁,确系主流的饮茶人群年龄段。其中,每天饮茶量在2.1-4克的占9.1%,每天饮茶量在4克以上的占6.5%(每天饮茶量≤2克的人忽略不计,一杯茶不到)。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30岁到79岁人群约有7亿人,按上述比例计算,每天饮茶量>4.0克的有4550万人(下面计算按6克/天计),每天饮茶量在2.1-4.0克的有6370万人(下面计算按4克/天计)。据此得出,2008年我国主要饮茶人群的茶叶消费量竟只有约20万吨。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茶叶产量125万吨。试问,余下那么多的茶叶去哪儿了呢?可见该项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人群并不具有代表性。
质疑二:每天4克茶能预防疾病?
该项研究按照每人每天4克消费茶量来分研究人群,茶学界应该不完全认同,因为流行病学很多数据要求6-15克才是预防疾病的有效量。
如按这项研究的4克饮茶量来算,实际上血液浓度达不到一定高度,以此来关联茶和预防癌症的相关性并不科学。
质疑三:选取样本中女多男少?
该项研究所选的样本人群中,女性总人数占到63.9%,男性占到36.1%,女性处于绝对数量优势,且在它的统计数据中,喝茶的女性中(每天的饮茶量>4g)只有约6%的人在吸烟。实际情况是,男性更倾向于抽烟和喝酒。
这样的男女比例设定,使得该项研究在考虑饮茶的抽烟人群与癌症的关联性时,选择的其实是不合理的样本。也因此,研究得出的“喝茶不能解烟酒的毒”的结论欠缺参考价值。
质疑四:10年前的数据前瞻吗?
该项研究于2004~2008年对受试者进行了茶叶消费量调查。但实际上,这个时间段或是早于这五年前,并非中国茶叶消费量的高水平阶段。近十年来,中国的产茶量和茶叶消费实现飞速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茶叶产量从2008年的125.48万吨增至2018年的261.6万吨,十年间翻了1倍多。此外,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也从2008年的大约700克增至2018年的1400克,以平均每年1到2两的速度往上涨。
论文题目自称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但10年前的数据与中国茶叶当前的现实情况已相差甚远,应当增加目前几年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具真实性。
质疑五:只调查绿茶喝茶人群?
根据45万多的有效受试者的反馈,他们之中有超过八成的人都在喝绿茶。由此我们认为,“茶叶消费量的增加可能与胃癌风险增加有关”的主要调查结果,并不科学。
这是因为,绿茶属于未经发酵茶,游离的咖啡碱、茶多酚含量较高,对肠胃的刺激比较直接。绿茶茶性偏寒,适合火盛的人饮用,脾胃虚寒者饮用本就不合适,由此得出饮茶与胃癌风险的关联性结论不够合理。性温的红茶,可温阳气、护脾胃,却并未纳入到该项研究中取样调查。
在1998-2007年国际上有多篇论文发表了饮茶对多种癌症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饮茶有正相关性作用,如前列腺癌、乳腺癌、食管癌和胃癌,大部分为2杯茶以上有效果。论文发表在癌症研究和癌症杂志。因此我们提倡,每天饮用2杯茶以上,共享茶与健康生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