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 深度调查 正文
网传杨梅注胶不能食用?真相竟然是…
2018-06-19 09:19:07  来源: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  编辑: 江小来

  6月份,吃杨梅的季节。不过,最近网上流传一个视频:有人拿杨梅在水龙头下搓洗挤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胶状物,说杨梅“注胶”,吃了要影响身体健康。这是真的吗?6月13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在国家省市近20家媒体的现场见证下,做了个实验。

  实验一:胶状物是啥?

  视频中,杨梅被“蹂躏”以后留下了一团胶状物,这到底是什么?

  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工作人员把一颗新鲜杨梅的果肉取出了一丁点,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杨梅的果肉,是饱满的红色柱状组织。

  再拿一颗杨梅在水龙头下搓洗,果然搓出了“胶状物”,把“胶状物”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仍然是跟前面一样的红色柱状组织,只是不太饱满,有点干瘪。

01.png

  △显微镜下

  真正的胶是啥样的?

  给杨梅注射食用明胶,水洗后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食用明胶是无定形、半透明的固体物质。

  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杨梅的果肉由众多肉柱聚集而成,拿着杨梅在水龙头下反复搓洗留下的“胶状物”,其实就是果肉残留组织,包括膳食纤维、糖酸、蛋白质、花青素等营养物质,跟明胶可是“风马牛不相及”哦!

  实验二:杨梅注胶是否可行?

  为了验证杨梅注胶能不能被人发现,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工作人员用针管将明胶注进杨梅果肉里,接着放置进冰箱冷藏后,再称重。

02.png

  没想到“注胶”这件事,实在是太难了!工作人员拿着针筒费尽力气,花了四五分钟才给一颗杨梅注进一点点胶,这颗17.1克的杨梅,注胶后重量增加了0.3克,仅增重1.75%。这意味着如果通过注胶来对杨梅增重、多卖钱,压根就是无利可图呀!

  而且杨梅果肉紧实,哪怕再小心,注胶后也会慢慢析出,单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正常杨梅和注胶杨梅的区别,摸上去也是黏黏的。

  冷藏24小时以后,注胶杨梅的表面明显析出不均匀的胶体。

03.png

  △24小时

  大约48小时以后,注胶杨梅果肉出现了塌陷现象,这是注胶过程的物理伤害和明胶凝固联合作用导致的。而正常杨梅虽然看上去不大新鲜了,但完全没有破损出汁呢!

04.png

  △48小时

  实验结果:如果给杨梅都注胶,不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而且增重的效果微乎其微。另外,杨梅本身不耐储藏,注胶后更不容易贮存保鲜。所以无论是想牟取暴利还是想延长保鲜期,注胶都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

  实验三:杨梅浸胶

  给杨梅注胶完全没有可行性,但又有人说可以在杨梅表面浸胶。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默默地做了个杨梅浸胶实验,将杨梅在食用明胶中浸泡1分钟后取出(跟喷胶类似),过了24小时后,杨梅表面的胶比注射明胶析出更多,48小时以后,也出现杨梅局部塌陷现象(正常冷藏的杨梅反而无塌陷)。

  实验结果:注胶、浸胶、喷胶的杨梅外形上都有胶体,很容易辨别。同时注胶、浸胶、喷胶的杨梅保鲜更难,更容易坏。所以,杨梅注胶真的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


相关阅读
  • 塑料做的“弹力年糕”?这个谣言被“啪啪”打脸
  • 深圳规土委辟谣:“6.5亿元豪宅” 压根就不存在
  • 微信造谣“吃杨梅染病毒”男子被判道歉并赔偿损失
  • 电表被电力公司故意调快?几万民众拒交电费?我们告诉你真相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