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3 日晚,某「黑科技发布会」上出现了一款用抑菌材料制作的背包和行李箱。
根据发布会内容,产品材料采用了一种依靠表面纹理抑制细菌污染的技术,通过超微结构抑制细菌粘附、定植和形成生物膜,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发布会截图
根据发布会上展示的一份检测报告,这种材料可以让大肠杆菌表面接触污染下降率 9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面接触污染下降率为 9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表面接触污染下降率为 95%。
发布会截图
此外,发布会开头还引用了许多关于微生物耐药的数据来证实人类抗感染事业的维艰与重任。
那么问题来了,用抑菌材料做的书包或行李箱,使用者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恐怕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绕不开的是杀菌和抑菌定义的区别。
根据《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 WS/T 650—2019》,抑菌指的是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杀菌则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因此,抑菌并不一定意味着无菌。
其次,微生物具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直接传播(接触受感染的个人),间接传播(接触受污染的物品),空气传播(接触在空气中生存的微生物),粪-口传播(接触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载体传播(接触带有病原体的载体),母婴传播。
根据发布会内容,这种材料主要阻断的是间接传播(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并不能够阻挡病原体的其他传播途径。
此外,就算书包是抑菌的,我们生活中还能接触到太多表面存在细菌的物品,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微生物的环境中。
上一秒摸完表面抑菌的书包,下一秒又摸了摸久未消毒的门把手,接着去揉眼睛或者吃东西——门把手上的细菌该传播,还是会传播的。要真的避免「病从口入」,做好手卫生是更实用的做法。
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这一抑菌技术的作用。
事实上,已经有研究尝试将这类材料应用于医疗领域,如中央静脉导管、导尿管、伤口敷料等。该技术材料的官网产品也主要展示的是医疗领域的应用。
关于该技术用于导尿管的研究
关于该技术用于伤口敷料的研究
关于该技术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研究
抑菌技术材料官网截图
然而,不同于医疗领域中大部分材料都是一次性使用,生活化场景中的物品往往是反复使用的。
除了前文提到的书包和行李箱外,发布会现场提到的应用还包括公交拉手、马桶坐垫、健身房等日常使用频率极高的场景。
既然这一技术抑菌的关键在于材料表面的物理特性,那么在日常生活的长期暴露,就意味着接触充满灰尘、颗粒、液体的环境,这些将会如何影响材料的表面特性?是否存在影响材料功能的可能性?
此外,既然是表面的膜片,就难免要多问一句磨损的问题。毕竟,景区里也没少见到佛脚都被摸秃噜了的金身大佛……
虽然发布会现场暂时没有提及这方面的信息,但根据发布会内容,这种材料技术已经面世数年。
因此,我们用关键字去某购物网站搜到了一款使用相同技术、其他公司的手机壳产品。
据称采用同一抑菌技术的手机壳产品
在这款产品的商品描述中,确实也提到了定期清洁和避免剐蹭表面的问题。
产品描述截图
最后,只能再次引用发布会现场的一句话,「信则有……」
发布会截图
就算用了抑菌材料做的书包,如果真的遇到病原体感染,该病还是会病的。真的生病了,也记得赶紧去医院看病遵医嘱治疗,可别听人瞎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