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也许注意到了这么一条“新闻”:《震惊!高铁确实辐射严重,未婚女性少坐》,虽然这是一则彻头彻尾的谣言,但还是在社交媒体传播开来。事实上,这则谣言并非首次出现,早在 2013 年,相似的内容就已经在营销号上流传,隔一段时间,便会“换汤不换药”再次出现。
辟谣截图
遏制网络谣言,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严重失信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网信部门认定为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行为主体列入互联网信息服务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
将网络造谣者列入互联网失信主体黑名单,就是要用更严格的手段,更立体的方式,打击网络造谣者的嚣张气焰。让网络言论与责任捆绑起来,让真相和真话发光,让谣言和假话不敢出口。
为什么需要出台一个规定,将网络谣言与诚信体系联系起来?
首先,网络谣言往往传播迅速,一旦在网络上形成传播,往往措手不及。人们常说“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但网络谣言的滋生和蔓延却常常来势汹汹,网络舆论也容易一触即发。正所谓“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世界”。遏制网络谣言真的力不从心吗?
现如今,一些互联网主体依然把制造谣言当噱头,用谣言去换取关注度和眼球,美其名曰品牌宣传,有些企业或平台甚至时不时就抖机灵,通过造谣惑众来吸粉关注。这样的做法,不仅消费了广大网友的信任,也让互联网空间乌烟瘴气。
因此,遏制网络谣言,就是要把工作做在前面,通过制度法规的建设,让造谣者有所忌惮,让谣言不敢说出口。从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互联网信息服务严重失信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就是想通过强有力的震慑,让网络主体在提升所谓影响力和盈利能力时,别打网络造谣的歪主意,别想网络传谣的歪点子,让“品推”“营销”的脑洞远离网络谣言的触点。
其次,网络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题中之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让守信人走遍天下,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近年来,诚信建设的体系正在稳步推进,治理老赖初见成效,诚实守信的美德更加受到推崇。但与此同时,线下的诚信体系建设不应与线上割裂开来。一些人,在社会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时能够做到诚实守信,但到了网上换个马甲,就满嘴跑火车;一些企业在做生意时,也力争塑造诚信经营的形象,但到了线上推广和品牌宣传时,就缺少忌惮,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用造谣的手法去打造所谓影响力。
线上线下,本应是一个同心圆。诚信的美德,更不该以线上线下作为区分,甚至画地为牢。近日,“贵州儿童被性侵”等造谣事件告诉我们,“秦火火”和“立二拆四”之流从未走远。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办法》,网络造谣者将被列入互联网失信主体黑名单,来得正是时候。
- 网络造谣者将被列入失信主体黑名单 网友纷纷点赞
- 盘点7月十大热传谣言:警惕谣言蹭热点
- 口红入嘴会中毒?那得“吃”上三千年
- 中国高铁辐射严重引发不孕?真相在这里……
- 网传江山有小孩边充电边玩手机被炸死?谣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