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自媒体账号转发了一篇题为《假精致,榨干了多少年轻人》的文章。文章引用了一组某外资银行的数据:“‘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人民币),是月收入的18.5倍。”
网传文章截图
这组数据的来源是哪儿?数据靠谱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搜索发现,不少自媒体账号称该数据是由一家外资银行发布的,但未提及数据统计的背景、样本量为多少等基本要素。
“90后”人均负债12万元是怎样一个概念?先来算算这样一笔账。根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90后”的人口数量约为1.88亿人,将“90后”人均负债额12.79万元与之相乘,结果为24.05万亿。据央行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住户贷款余额为40.5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为21.9万亿元,经营贷款余额为8.99万亿元,包括短期消费贷款在内的其他贷款余额为9.63万亿元。也就是说,如果“‘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的数据真实,那么“90后”的债务就占到全国住户贷款余额的60%,这显然不太可能。
日前,微信公众账号“@吴晓波频道”发文,对“‘90后’人均负债12万,是月收入的18.5倍”的说法进行辟谣,介绍了“12.79万元”这个数据的“出炉”过程。
2016年2月,中国香港一家名为“宏利保险(Manulife)”的公司发布的“宏利投资者意向指数(MISI)”中提到,中国大陆“千禧一代”(特指1982-1995出生,成长时期几乎同时和互联网/计算机科学的形成与高速发展时期相吻合的一代人)投资者的债务,达到月收入的18.5倍。报告解释,问卷样本量为500人。这500人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年龄在25岁-35岁之间,其家庭收入等大多已符合“中产”的标准,是家庭财务计划的主要决策者,除现金和住房以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投资资产。可以看出,撰写这份报告的机构只调查了很少一部分人,而这些人中并不只有“90后”,还有不少是“80后”;他们大多有投资经验,并且会一定程度地利用金融融资方法来获取收益。
同年,这份报告中的数据被国外媒体引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在编译时,有媒体将“千禧一代”直接翻译成了“年轻一代”或“90后”,数据的准确来源也被省略,还有的自媒体则简单地说该数据是来自一家外资银行,并将2017年一线城市的(部分)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6917元乘以“18.5”,得出了12.79万元这个数字。
于是,“‘90后’人均负债12万元,是月收入的18.5倍”的传言开始一传十、十传百。这组让人惊讶的数据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一时间,“‘90后’很穷”“自杀式超前消费”“破产一代”等评价甚嚣尘上。
“人均负债”到底可以说明什么?这个数值高就说明贫穷?金融行业从业者罗先生告诉记者,人均负债额度某种程度上说明一段时期银行的放款力度,并不能说明“穷”或者资不抵债的概念。
综上,“‘90后’人均负债12万,是月收入的18.5倍”的说法很不靠谱。
- 今日头条搭建反谣言联盟 联合官方辟谣平台和权威媒体打击谣言
- 联合国总部要搬迁?别逗了!联合国从未讨论过
- 微博发布2018年辟谣报告:这三条谣言被举报最多
- “私立幼儿园退出历史舞台”论是对学前政策的误读
- 这7000多个以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的微信群你是否也加入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