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潮新闻 >  辟谣网 > 辟谣新闻 正文
广东佛山:“灭蚊鱼”不是“食蚊鱼”
2025-07-29 16:37:05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孔依群

  新华社广州7月28日电(记者徐弘毅、刘宏宇)日前,为防蚊灭蚊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佛山市禅城区在当地公园投放数千条“灭蚊鱼”。“灭蚊鱼”是什么鱼?是不是入侵物种“食蚊鱼”?记者就此采访了当地有关部门。

  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华斌说,7月23日、24日,该局工作人员在禅城区的亚洲艺术公园人工湖部分水域累计投放4200尾鱼苗,其中鲢鱼4000尾、拉利毛足鲈200尾。另外,24日当天还在佛山中山公园的人工湖投放了1000尾土鲮鱼的鱼苗。

  记者28日在亚洲艺术公园现场看到,投放鱼苗的水域为一片荷塘,水域相对封闭。当时拍摄的照片显示,园林工人用水瓢将鱼苗从充了水的塑料袋中舀出来,泼洒入近岸的池水。

  “养鱼防蚊”是一种蚊虫生物防治方式,鱼类中不乏食蚊“能手”。资料显示,全世界可以吞食蚊子幼虫的鱼类不下100种。张华斌告诉记者,此次是当地第一次尝试这种防蚊方式,旨在降低蚊虫孳生密度,从源头切断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链条。他说:“人工湖相对封闭,水体流动性不强,鱼苗以蚊卵和蚊子幼虫为食,有助于消灭水体中的蚊卵和蚊子幼虫。”

  “不过需要注意,有一种鱼叫‘食蚊鱼’,跟我们投放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坚决不能投放在水体中。”张华斌说。

  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资料显示,“食蚊鱼”是原产于墨西哥和美国的一种小型鱼类,可以捕食蚊子幼虫,控制蚊子的数量和疟疾的传播,但性情凶猛、繁殖力强,造成与其侵入水域生态位相似的鱼类濒临灭绝,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全球危害最为严重的100种入侵物种之一。

  张华斌说,此次当地投放的鲢鱼、鲮鱼都是本地鱼种,拉利毛足鲈则是一种常见观赏鱼,并且投放的水域相对封闭,这些鱼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控蚊效果,当地相关部门后续会持续监测、做好评估。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潮新闻"或电头为"潮新闻"的稿件,均为潮新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潮新闻",并保留"潮新闻"的电头。

@潮新闻版权所有

潮新闻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