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网站地图
  • 网上签证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 辟谣新闻 正文
@求职的你,这有一份避坑指南待查收
2021-02-06 14:32:12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周若耶

  浙江辟谣网据新华社消息:2021年春季招聘已经开始,想换工作或是还没有着落的你,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受疫情影响,很多用人单位都取消了线下宣讲会,全部改由线上发布招聘信息。不过,求职道路千万条,防骗避坑第一条。信息繁多、平台众多,不做点功课,真可能被骗。

  人社部近期出台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络招聘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份辨真假、避“陷阱”的“秘籍”。

  【避坑第一条】

  网络求职擦亮眼,正规网站不受骗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

  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在其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

  网络求职者在选择网络招聘服务机构时,可先查询该机构是否被评为国家级或省、市级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往往具有较好的信誉。

  简单来说,在获取求职信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招聘网站。不确定的话,可以先根据上述要求,查查提供招聘信息的网站是否靠谱,招聘中介资质条件是否完备。

  如果平台都有问题,那平台上的信息又有多大可信度呢?

  【避坑第二条】

  招聘信息搞清楚,表述模糊不靠谱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规定:

  用人单位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招聘人数、招聘条件、用工类型、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基本劳动报酬等网络招聘信息,应当合法、真实,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

  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依法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所以,我们对于招聘单位和岗位的基本情况一定要搞清楚,遇到可疑信息一定要警惕。

  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遇上招聘信息过于简单、含糊其词,甚至薪资待遇明显高于正常标准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尽量通过多种渠道核实情况、辨别真伪。因为很有可能,这就是骗子设置的“陷阱”。

  【避坑第三条】

  收费名目仔细瞧,个人信息保护好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

  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应当明示其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事项。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招聘服务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不得泄露、篡改、毁损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公民身份证号码、年龄、性别、住址、联系方式和用人单位经营状况等信息。

  正规的招聘是为了延揽人才,并不会搞花样繁多的收费项目,甚至千方百计收集个人信息。如果有些招聘机构打着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名目要求求职者先交钱再求职,甚至扣押身份证、毕业证等重要证件,行为不合法暂且不说,单位的可信度也值得好好掂量。

  【避坑忠告】

  还有几条送给求职的你:

  在网络平台注册个人账号时,要认真阅读相关协议,关注有关权利和义务、免责条款等协议内容,不随意主动公开个人有关信息。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第一时间保留证据,根据具体情形,及时向网络招聘服务机构或人社、工信、网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投诉或报案。

  说一千道一万,在线求职要选择正规渠道、提高分辨能力、谨防上当受骗。真的遇上了骗子,也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熊类都要冬眠,所以大熊猫也要冬眠?
  • 全国物流将于1月7日前陆续停运?老谣言又热传
  • 上海中小学提前放寒假?谣言
22083047
@求职的你,这有一份避坑指南待查收
4252
辟谣新闻
新闻
新华社
2021-02-06 14:32:12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媒体网站联合辟谣平台,用快速、准确、全面的真实信息阻止谣言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