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 辟谣新闻 正文
每瓶叫卖150元的“高氧水”,究竟能不能预防高原反应?专家这样回答
2018-07-17 16:57:55  来源: 科技日报 雍黎 李春梅  编辑: 江小来

  7月10日晚,网曝郑州的祝先生到青海旅游,当大巴车到达湟源县休息时,几个身穿白大褂的人便上车以每瓶150元的价格叫卖“高氧水”,并声称可以预防高原反应。不少游客为了以防万一购买,但有游客搜索后发现同样品牌的“高氧水”网上售价仅为25元一瓶。

01.jpg

  “高氧水”是否可以预防高原反应? 什么是高原反应?什么药物可缓解和治疗高原反应?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胡明冬教授进行解读。


  “高氧水”预防高原反应无科学依据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所谓“高氧水”,是通过加强压力将更多的氧气压进水里,一般每升水中的含氧量高于35毫克。但是健康成年人每次的呼吸量约为500毫升空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约合140毫克氧气,比“高氧水”中的氧气含量高多了。


  更何况,“高氧水”是通过强大的压力把氧气压进水里,一旦在常规环境中打开,在正常的大气压下,额外溶解进水里的氧气就会释放出来,原理就跟打开可乐罐时冒气泡一样。即便把“氧气”喝进胃,不可能像呼吸一样进入肺内和血液交换,有可能只有极少数喝进去的“氧气”经粘膜吸收。因此,喝“高氧水”来预防高原反应,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高原反应分急性慢性,各有应对措施


  高原病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慢性两大类,再根据低氧突出损害的器官系统进行临床分型。


  高原反应,亦称高原病、高山病,严格说是高原病的一种分型。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肺通气增加如用口呼吸,轻度活动等可使头痛减轻。


  急性高原反应进入海拔3千米以上时,第1~2日症状最明显,后渐减轻,大多6~7日基本消失,少数可持续存在。主要表现为头痛、记忆与思维能力减退及失眠、多梦等,呼吸深、频率增加、心动过速。部分患者有发绀(嘴唇发紫)、血压升高等症状。一旦有这些症状,在症状未改善前,应卧床休息和补充液体。有条件应及时进行“吸氧疗法”,这是最快缓解症状的方式。


  如果“吸氧疗法”没改善症状,就需要针对出现的症状进行服用药物,如头痛者应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普鲁氯哌嗪;恶心呕吐时,肌注丙氯拉嗪(或甲哌氯丙嗪);反应较重者酌情选用镇痛、镇静、止吐等药物对症治疗,如去痛片、地西泮、甲氧氯普胺等。如果在休息、吸氧、药物干预的情况下都没有得到缓解,甚至症状有加重的情况,那就必须尽快将患者转送到海拔较低的地区,相应的症状就会明显改善。


  慢性高原反应是急性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症状不消失者,表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气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手足麻木和颜面水肿,有时发生心律失常或短暂性昏厥。此类患者首先应转送到海平面地区居住,对于重症者夜间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能缓解症状。可予间断或持续吸氧,不主张长时间吸氧,因有碍机体对低氧环境习服,必要时可用轻缓利尿剂如醋氮酰胺或用氨茶碱口服等治疗。也可以服用乙酞唑胺或酯酸甲经孕酮等药物,以改善氧饱和度。


  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高原反应,最好的办法是休息,减少机体的氧耗,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晒、防风等。治疗基本原则是早期诊断,避免发展为严重高原病。


  提前做“功课”预防高原反应


  从未进入过高原者,在去高原之前最好做个全面体检,根据体检结果请医生分析是否适合去高原,在去高原前应戒烟禁酒;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有条件最好在低压舱内进行间断性低氧刺激与习服锻炼,使机体能够对于由平原转到高原缺氧环境有某种程度的生理调整。


  准备去高原者都应做足功课,带足一些常用药物、衣物,在抵达高原前一周,可以服用药物“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复方党参,舒必利”等,这些药物可以提高血红蛋白,增强血液循环,有效减少高原反应,进入高原之后,可服用“高原安”等药物,这类药物具有止头痛等功效,可以有效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有器质性疾病、严重神经衰弱或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相关阅读
  • 2018新交规出台?酒后躺车内休息也算酒驾?交警是这么回应的
  • 这些都是谣言你上当了吗?谣言的三种形式
  • 空腹吃香蕉能减肥?破除香蕉四大谣言安心吃蕉
  • 豆腐吃多了会得肾结石?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