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一旦传播开来,则要迅速反应。
过去,我们总说网络是“虚拟社会”,但统计数据表明,现在全国网民人数已达到7.5亿以上,同时,16周岁至60周岁人口有9.07亿。这基本上意味着“虚拟社会”已经和现实无限地重合。现实中的种种都能够在网络中找到对应,甚至会有放大和扭曲,例如谣言。
谣言因何产生和传播无须赘述,但它早已成为网络的一大公害。根本上说,因为现实社会无法杜绝谣言,所以只要网络存在,谣言也会存在,如此,辟谣就成为了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特别头疼的难题。
辟谣之难,难在造谣和传谣是主动的,辟谣却只能被动应对;造谣和传谣是随机的,网络空间任何时刻任何角落都会出现,但辟谣者却无法做到无死角全天候的监测;造谣和传谣很轻松就能完成,辟谣却得拿出扎实的证据,有些时候,谣言半真半假、虚虚实实,普通人难以分辨,辟谣需要专业人士来做,费时费力;更何况,因为人有猎奇性,乐于传谣,谣言会病毒式地传播,但面对辟谣,却很少有转发的冲动,辟谣常常事倍功半。
然而无论多难,辟谣都必须去做、必须做好的一件事。如何去做,说到底无非是事前预防和事后治理。
事前预防,最主要是法律法规要完善,白纸黑字条款分明。有意造谣造成严重后果会受到何种惩罚,要拿出典型案例时时宣讲,至少让造谣和传谣者在点击鼠标时有所犹豫。而网络平台运营方,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谣言的领域,对明显不符合事实和常识的言论要及时清理。
谣言一旦传播开来,则要迅速反应。谣言和真相赛跑,谣言总是先起跑的一方,真相越早出发,“赶超”谣言的机会才会越大。
现在常见的情况是,谣言铺天盖地,微博微信各种网络平台上已经沸沸扬扬,相关部门、机构这才组织人员撰写通稿,再加上请示汇报,等到把辟谣信息发出来,谣言印象已经深刻,危害已经造成,舆论热点或者已经过去,浪费了辟谣的努力,降低了辟谣的效果。
一些和社会热点相关、普通人都会关注的谣言,从传播规律上说,最开始的几个小时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基本上也会达到极限。真相和谣言赛跑,抢的就是这几个小时的时间。这要求相关部门要明了传播规律,增强工作能力,改变呆板教条的做事风格,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要比造谣者采用更多的传播手段、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更灵活的传播方式,去和谣言争夺网络用户的注意力,使得谣言在真相面前无所遁形。
毕竟,信息时代不能再用农业时代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 春节假期过去了,这些谣言你相信了吗?
- 男子爬墙破窗救人被传“入室行窃” 警方社区齐辟谣
- 官方辟谣:河北邯郸没有单双号限行
- 微信问候图片暗藏钓鱼程序?民警辟谣
- 官方辟谣来了!首都圈发生5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