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个手机号,就能弄到你全部个人信息,查询个人信息只需一个车牌号。公安部近期破获的一起盗卖公民信息的特大案件中,50亿条公民信息被泄露。京东昨日发布声明表示,该案嫌疑人郑某鹏于2016年6月底入职京东,是尚处于试用期的网络工程师。这条新闻令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深感担忧。
一方面是正规的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另一方面个人信息“黑市交易”现象普遍。如何阻断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院长陈晶莹建议,加快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高高的监管门槛拦住了合规机构
“目前的征信体系未能对债务人信息全覆盖 。”陈晶莹说,目前央行主导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存在个人信用资料不全,覆盖率低等问题。
统计显示,央行征信系统中有8.5亿自然人信息,其中有信贷数据的只有3.2亿人。以我国接近14亿的人口为基数的话,目前央行征信系统的功效依然是有限的。同时,应用场景不断增多,征信由金融向非金融场景应用的拓展,已成世界个人征信业的发展潮流。
但陈晶莹发现,从央行提供的个人征信报告看,报告中主要记录的是信贷信息,而诸如水、电、燃气、电话费等有价值的信用信息并没有完全纳入当前数据库中,众多个人信用信息仍割裂在诸如、法院、教育部门、电信运营商、信贷机构等部门或机构手中, “信息孤岛”依然是我国征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持牌金融机构之外以新的信息技术提供的征信服务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陈晶莹说,目前,一些新兴征信机构,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拥有大量交易数据或社交数据,而这些多维度的数据,非常有利于对个体的全息画像,是个人征信数据的重要补充。但整个信用行业没有一整套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科学评估信用的方法,缺乏核心的评分模型。且目前监管层对于征信信息采集、征信服务范围的限制也在某种程度上排斥了新技术的应用,导致这些机构的外部应用场景受挫,信用报告只能在其各自的闭环系统内发挥作用,客观上不利于征信行业的发展。
“高高的监管门槛拦住了合规机构,却催生了个人信息‘黑市交易’。”陈晶莹说。由于征信领域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规则未有效形成,而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又对个人隐私保护提出了更大挑战,从维护信息主体权益出发,政府对征信机构的监管往往要严于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在现有合规机构无法满足征信客观存在需求的同时,一些打着“信用服务”、“数据服务”、“风险管理服务”的幌子,通过非法手段买卖个人信息,催生黑色产业链,侵害公民的隐私权。
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征信行业的发展
“征信的本质是甄别风险,需要什么样的征信服务应由市场决定。”陈晶莹建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全覆盖征信体系。
陈晶莹说,鉴于央行征信数据覆盖率严重不足,其传统的个人征信技术建立在丰富的信贷记录基础上,无法解决大多数中国人的个人征信问题。建议采用政府主导加市场化征信发展模式,建立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鼓励有技术实力、有丰富数据、有资本实力的公司进入征信行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鼓励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刻画个人信用画像,弥补个人信用记录缺乏的短板。
她还建议,尽快制定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主体,强化责任追究。加大惩罚力度,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处以高额罚款,并记入征信档案,并据此依法对其贷款、投资经营、购房和异地出行等行为进行限制。企业多次违法的,处以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个人多次违法的,可视为刑事犯罪中“情节严重”之情事。 在立法出台前,相关部门应联合打击商业数据公司的违法买卖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
“个人数据保护和利用要相结合,过度保护无视市场需求不是解决办法,合法利用是最佳保护方式。”陈晶莹说,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也要避免排斥有益的个人信息采集和应用,不能因噎废食,应当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征信行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打击非法渠道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等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要促进信用信息的合理利用和流转,并建立在采信、评信、用信等环节的合理利益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