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 辟谣新闻 正文
我们还得破除多少谣言 才能纠正网络舆论的浮躁与偏执
2016-02-24 08:53:57  来源: 光明日报 余旖  编辑: 石潇俊

  从春节前炒到眼下的"上海女孩到男朋友老家吃年夜饭,逃离江西农村”,一路新闻不断,越挖越惊。根据网络部门的调查,这一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发帖者并非上海人,也不是第一次登门男友家,而是一位和丈夫为春节是否回家过年而吵了一架的女士,发帖宣泄情绪。这让一路追读的人们大跌眼镜——原来不是城乡差距困境里的个体命运分离,也不是营销账号的社会话题炒作。一点"情绪”惹起的口水风波却演变成舆论大战,这值得我们反思。

  对于"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很多人锲而不舍地讨论一对年轻人的恋爱风波,还从中挖掘出那么多"深刻的社会真实”。仿佛只在新闻有了某种肥皂剧的色彩之后,才更容易吸引人,成为有话题意义的"真实”。而真实,往往超出了当下许多反映城乡鸿沟的话题和素材的还原能力。

  其实,城市姑娘和山村小伙的观念碰撞也好,夫妻探亲引发的矛盾也罢,早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宣泄”不能真正清除麻烦,也不能营养生活。发帖者"曲笔写家事”的心理显露出她委屈背后的遮掩:一个城市媳妇不愿回农村婆家的故事,显然不如贴着"上海女孩”标签的撒娇和抱怨"效果好”,在向公共舆论提交自我态度的同时,又不免使劲涂抹一番,最终扮演了不真实的角色。细究这位女士的初衷,应该只是为了获得些许安慰、发泄一下情绪,而非制造一场舆论大战。

  但是代入感十足的围观热情,把本该是严肃交流公共事务的舆论,变成了争奇斗俗、道德大棒漫天飞舞的垃圾、情绪发泄池。一个妻子跟丈夫因家事吵了架,为什么非要化身涉世未深的姑娘,讲一个明显埋藏了"价值观之争”伏笔的故事?她虽然未必料到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但是对网友的意见类型多少有所判断,知道在网上的点赞、嘲讽、谩骂中很容易寻得"同盟”,进而获得理直气壮继续吵架的"价值支撑”,而如果与身边的亲人朋友唠起家事,可能得到的就是不同立场的规劝了。看来,对一些人来说,较之真实生活保持理性的惯性,网络情绪失控的爽快就刺激多了。

  对于试图通过角色扮演而摆脱生活困境的"上海女孩”而言,或许适度还原并克制,真正将网络视为多样意见的听取渠道,才有可能增进生活智慧。与其向公共平台寻求鸡汤式的心灵抚慰,不如约几个贴心的朋友,好好缓解一下情绪、梳理一下问题。对于围观的公众来说,如果对舆论平台放大、扭曲的效应上瘾,把互贴标签用作讨论争议话题的方式,用公共事件固化已有认知、满足情绪宣泄的需要,哪还有时间和意愿去辨别谣言?

  我们还需要破除多少谣言,才能纠正网络舆论环境的浮躁与偏执?

相关阅读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 福州火车站杀手一招致命?民警辟谣:假的!
  • 马航客机又失联?网民贴截图发假消息马民航局驳斥谣言
  • 网传“包头市青山区焰火现场着大火” 官方辟谣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