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目新闻 >  辟谣网 > 工作动态 正文
上海街头:当归乡的脚步,遇见摆渡的骑士
2022-05-20 14:50:18 来源: 天目新闻 编辑: 周若耶

  浙江辟谣平台据天目新闻消息 自2022年5月16日上海宣布将按照“三个阶段”的解封举措逐步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对于因疫情困在上海的异乡人而言,这消息似乎是久煮不开的水面上突然冒出的气泡,按捺许久的想法有了现实的出口。急于回家的人们,不惜拖着行李,选择步行数十公里前往虹桥火车站,踏上返乡归途。

  25岁的吴涛生,便是其中一员。幸运的是,他的离沪之路,是以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暖开头,于安心,结尾。

  在深夜送人赴车站的骑手 受访者提供

  想回家的年轻人

  5月17日零点,上海的街头仍有凉意,吴涛生拖着他30寸的行李箱,走出了位于徐汇区龙吴路的小区大门。出发前,他在社区居委会签署了《离沪承诺书》,承诺在上海市未全部正式解除封控之前,不再返回小区。在此之前,他已居家整整两个月。

  总的来说,吴涛生运气不错。两天前,他抢到了从上海直达老家江西鹰潭的高铁票,发车时间是17日中午12点。彼时,他与家乡的距离,仿佛只剩下从上海的家中到虹桥火车站之间的那段距离。

  手机里的地图APP显示,这段距离,约有20公里。吴涛生算了算,加上因道路封控走的弯路和休息时间,至少要预留5个小时,用来步行。

  “车次临时取消了怎么办?”虽然脑海中总会跳出这个问题,但吴涛生选择尽量去无视它。因为为了这趟行程,吴涛生已经做了半个多月的准备——看“离沪攻略”,在12306上刷票,搞清楚社区和家乡的防疫政策,他不允许自己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纰漏。

  吴涛生是今年2月刚来的上海,从事医药行业。可没想到,刚工作了一个月就碰上了这轮疫情,更没想到,自己被封了两个多月,“最开始是对面小区的一户人家确诊了,然后我们小区就封控了,后来小区里面也陆续出现阳性。”吴涛生说,其实除了徒步,也有保供车辆和“货拉拉”可以叫,但对于已经数月没有正常工作的他而言,这笔单程路费,还是有点高。当他听说曾有人步行60公里赴车站后,顿时就决定用双脚解决这个问题。

  临行前一天晚上,他在合租的室友群里“化缘”:“5月17日本人高铁返乡,可能需提前启程步行20公里去虹桥站,路上没有食物,特向各位室友请求帮助,有没有多余的干粮,帮帮忙,谢谢各位。”随后,很短的时间里,吴涛生收到了泡面、压缩饼干、牛奶,还有室友给他备了防护服和N95口罩。大家互不见面,东西放在了客厅公用的桌子上,“挺感动的,其实大家物资也没有很充足。”

  一切准备就绪,吴涛生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深夜的上海街头空无一人。受访者供图

  “我免费送你去虹桥”

  遇见骑手于韦,其实并非意外。

  5月15日晚上,吴涛生抢到回程的高铁票后,在短视频平台碰巧刷到了一位博主,是个学生,也准备17日步行前往虹桥。吴涛生在评论区留了言,说自己在徐汇区,也有此打算。

  16日凌晨3点,吴涛生迷迷糊糊醒来,发现后台收到了一条陌生人的私信:“我免费17日送你去虹桥。”

  见此,吴涛生一下子清醒了,甚至多少有点不敢相信。他觉得,遇到疫情后就一直不顺,但这次或许真的要人品爆发了——“真的吗?如果是真的太谢谢你了”“怎么联系你呢大哥”……

  吴涛生接连发去两条信息,不过对方一直没回他。直到当天中午,私信他的那个陌生人,突然发来了自己的手机号和微信号。吴涛生毫不犹豫地拨了过去,感觉自己就像在抓一根幸运稻草……

  吴涛生和于韦的对话 受访者供图

  手机接通后,那头,就是徐汇区的外卖保供骑手于韦。原来,15日晚上,他看到了吴涛生的留言,估摸了一下时间和地点,觉得应该可以送,就主动联系了他。吴涛生不知道,他口中的大哥,其实只年长自己一岁。

  于韦是安徽安庆人,来上海打拼已有七八年了,一直做外卖骑手。白天,他骑着自己的小电驴,穿梭在徐汇区各个小区送餐,工作时长近12个小时,一天两顿饭,基本是用泡面打发了。其实外卖也能点,但他舍不得。自4月30日起,他开始在晚上,通常是深夜跑活,用电瓶车送离沪的人到虹桥火车站,免费。

  因为工作时间和送餐路线的不确定,于韦和吴涛生的约定并没有很具体。17日凌晨,吴涛生出发时给于韦打了个电话。“你别动了,我现在过去找你”,电话里,于韦的声音略带沙哑,语速很快,吴涛生也不想让“大哥”太折腾,最后两人约了一个中间点碰头。

  这两个“网友”,终于相见了。

  吴涛生把行李箱横放在脚踏板之间的横档上,然后跨坐在于韦身后。两个大男人,一辆小电驴,有点挤,不过相较于自己原本预估要步行的路,“这已经很好了”。

  20多公里的路,吴涛生记得花了一个多小时,中间还碰到过封路绕行。一路上,两人话都不多,途中经过一个隧道,吴涛生看到隧道两边都有人露宿,有人正打开铺盖卷,还有人跟他一样拉着行李箱在赶路,五花八门的铺盖中间,留出了一条行车道,在昏黄的灯火下,隧道的尽头似乎很远,又很近。

  在距离高铁站不到1公里的时候,吴涛生发现路上的行人多起来了,他注意到于韦加快了车速,“送完你我就要去送别人了,能帮一个是一个。”

  到站后,二人没有过多的话别,“大哥嘱咐我,如果在徐汇区有需要帮忙送虹桥的,让我告诉他。”后来吴涛生得知,那天晚上,于韦送完他,又折返陆续送了三个人。

  “骑士精神”

  坐在电瓶车后座往虹桥赶路时,吴涛生曾拿出手机,拍了一段不到10秒钟的视频。画面其实很单调,夜晚空荡荡的马路,街边赶路的行人,风声,还有于韦那个占据了屏幕二分之一的白色头盔,上面画着黑猫警长。

  这个头盔,是于韦母亲送给于韦的,这些年,尽管电瓶车已经换到了第四辆,这个头盔,于韦一直没换。

  17日凌晨1点16分,吴涛生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这段视频,截至发稿时,点赞量已超过22.4万,留言近4万条。5月18日,话题#上海一骑手凌晨无偿接送路人#冲上微博热搜, 阅读量达到了1.6亿,有网友留言“这才是骑士精神!”

  与此同时,于韦并不是“孤军奋战”。在上海,不少骑士都组成了小队伍,自发免费送人。那一刻,对于很多受到帮助的人而言,这些默默而为的骑士们,才是真的“没有站在光里的英雄”。

  “但这真的只是件小事,谢谢大家这么关注。”于韦觉得,疫情之下,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自己能做的也很有限,能够帮一把,他很乐意。其实,从4月底至今,于韦已免费送过十几人到虹桥站,其中不少人在离开后仍与他保持着联系,还有人提出想给他寄家乡特产,都被他婉拒了。

  在徐汇到虹桥的这段路上,于韦,以及和于韦一样的骑手们,仿佛是一个个摆渡人,给想要归乡的人们,带去温暖和希冀。

  5月17日下午3点多,吴涛生乘坐的高铁顺利抵达鹰潭站,他被转运至隔离酒店,与家乡物理距离的拉近,让他彻底放松下来,“到家了。”当天早些时候,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宣布,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鏖战,这座拥有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迎来了打胜疫情阻击战的重要节点。5月18日,上海市公安局发布消息,对有工作、学习、生活等确需驾驶机动车离沪的人员,在符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可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请。5月19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张为表示,下阶段转向常态化防控之后,对公共交通运行提出了新要求,即:公共交通在为广大市民提供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必须把保障广大市民安全出行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那天,于韦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休息一下。”他相信,随着离沪通道逐步打开,很快,深夜的上海街头将不需要他这样的“摆渡人”,生活也将重回正轨。

  那时,他想回趟安庆老家,看看两年半未见的爷爷奶奶,他还想来杭州玩一趟,“西湖离你远吗?”

  “不远。”

  (应受访者要求,于韦为化名)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目新闻"或电头为"天目新闻"的稿件,均为天目新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目新闻",并保留"天目新闻"的电头。

@天目新闻版权所有

天目新闻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