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目新闻 >  辟谣网 > 工作动态 正文
浙江援沪护士:努力的每一天 都是离凯旋更近的一天
2022-04-20 09:26:26 来源: 天目新闻 编辑: 周若耶

  浙江辟谣平台据天目新闻消息 四月过半,对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援沪核酸采样队的256位队员来说,不知不觉已经离家20多天了。

  这期间,他们听从调派,朝夕两地,在上海闵行、浦东、杨浦等区域,浙江嘉兴等地多线执行采样任务,每次人均采样400人次左右。绝大部分时间都必须全副武装的队员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看不清脸庞,却深谙彼此的牵挂。

  4月19日,这支队伍再次集结,前往上海杨浦区控江街道多个核酸采样点执行任务。胡晓昀是浙大邵逸夫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援沪核酸采样的的一份子,她利用点滴空暇记录下她所在的2组“一车人”的故事。

  以下是胡晓昀的援沪记录——

  出发前,我们2组一车35人,以为像往常一样,是场速战速决的逆行,却因上海疫情的不确定性,不知不觉已并肩作战23天。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彼此照拂、相互打气,记住了每个人在雪白防护服背后的名字,却不曾仔细看清每个人N95口罩下的容颜。

0.jpg

  犹记得,3月28日凌晨,浙大邵逸夫医院紧急集结256人出征上海,提前分好组后,我们35个来自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护士被分配在医院援护医疗队2号车上。这么多天,虽然在钉钉群和微信群,我们已经可以很熟稔地聊天,可实际上,除了原来在医院就认识的同事,大多数的“战友”都未曾真正谋面——因为出于院感要求,我们出房门必须佩戴N95口罩,有时在车上摘下,匆匆吃完东西、喝完水,赶紧又戴上。完成任务回到酒店,需独自隔离在房间,绝不串门。

  而23天的抗疫之旅,让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彼此走近,也成为相互间最坚强的依靠。一车出发,一车回归,一起完成任务,一起全“阴”,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一车35个人的背后,是35个家庭,35段不同的人生轨迹,35个或波澜壮阔或精彩绝伦或平平淡淡的故事。

1.jpg

  两位担任组长兼车长的是血液内科护士长钱颖和胸外科护士长贺晓映,她们是离我们最近的管理者,事无巨细。她们会根据每次采样点位和预计采样量进行人员分组,自己总是挑量最大、活儿最多的点。

  为了确保组员们严格按照流程规范脱防护服,她们总是留到最后一刻,将所有的黄色医疗垃圾袋扎紧封口定点放置,检查妥当后才离开点位。她们是最关注我们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家长”,尽全力满足我们提出的诉求。也因为她们,我们觉得很踏实,嗯,有事情找组长就对了!

2.jpg

  人美心善的钱颖护士长擅长摄影,抽空为我们记录下迎着旭日出发,与月同行归的一天,记录下我们在车里挥臂喊“上海加油”时的豪情壮志,也默默记录下我们在各个点位采样时和无数居民相互鼓舞的瞬间。她也总是榜样般的存在,在采样点总是有条不紊与志愿者沟通与居民互动,在离开入驻酒店时将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也时时关注我们的状态和心情,专门向她表达谢意的陌生人很多很多。

3.jpg

4.jpg

  贺晓映老师个子娇小,却总是活力满满,声音洪亮,很远就可以听见她的声音。我们尤其佩服贺老师的协调能力,面对每次不同的、突如其来的采样任务,她都可以第一时间高效地团结起居委、楼长和其他志愿者的力量,让大家顺利快速完成采样任务。

5.jpg

  有着娃娃脸的普外科护士长舒妍,因为静脉曲张,得穿着治疗型弹力袜出任务,她的爱人是普外科医生,去年7月份开始援疆至今。有一次在车上她跟10岁的儿子视频,儿子问她:“妈妈,爸爸去援疆了,你去支援上海,那我是不是变成留守儿童了?”童言稚语把我们一车人都逗笑了。我也好想对宝贝说,你的爸爸妈妈都是英雄,他们为了更多人的团圆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

6.jpg

  年轻的内分泌科护士洪梦倩已经是核酸采样应急队伍的老兵了,她去过好几个地方,经验丰富,工作中颇有大将风范,采样效率超高,主动要求去量大的点位。在一个小区,一位居民问她为什么来上海,她爽朗地笑着说:“浙沪一家亲,上海需要我们,我们就来啦!”

7.jpg

  相比自信的梦倩,袁莹一开始非常紧张,担心自己这个新手采样太慢耽误大家进程,也担心上海居民不满。实际上,在大家的鼓励和辅助下,她很快就熟练了,顺利完成任务,社区居民们也非常配合。现在,我们一车人都可以进行快速采样,能够根据社区的情况,开设尽可能多的采样点,减少居民的等待时间。

8.jpg

  车里最年长的妇产科医生杨世炳老师是我们共同的榜样,杨老师今年51岁了,朴素、克制、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他还有令我们大开眼界的分析判断力,有明显的“神预言”倾向。我们最喜欢请杨老师预测一下第二天的任务时间和任务量,几乎百发百中!我们也起哄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杭州,杨老师含笑秘而不宣。

9.jpg

  虽然归期尚不可知,但努力的每一天都是离凯旋更近的一天。除了我们一车35人,我们邵逸夫医院整个256人的采样团队,还有方舱、检测、血透等团队,每一个人都带着个自的故事前来,也终将共同完成当下的职责和使命。

10.jpg

  这段艰苦却异常充实的岁月,也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又分外重要的记忆,不仅是对我们自己,更是对我们所爱的人。历尽万水千山,终将归于平淡。疫情,也总会拨云见日,我们也终将回归日常,生活终将归于平静,柴米油盐,孩子、父母,简单却最为值得。

  而这一天,因为每个人的努力,正朝着我们走来。

  (本文图片来源:浙大邵逸夫医院供图)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目新闻"或电头为"天目新闻"的稿件,均为天目新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目新闻",并保留"天目新闻"的电头。

@天目新闻版权所有

天目新闻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