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辟谣平台据天目新闻消息 上海疫情发生后,浙江累计派出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分别执行核酸采样、核酸检测、方舱医院等抗疫任务。
4月14日,浙大邵逸夫医院援沪核酸采样医疗队256位队员再出发,前往上海杨浦区控江街道执行核酸采样任务。继3月28日出征上海以来,这支医疗队已在闵行、浦东等区域的多个街道社区连续奋战18天,平均日采样量7万余人次。
为了加快效率、避免感染,队员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后就不再吃饭和喝水,所以一天下来往往精疲力尽。
来自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陈棚棚是援沪核酸采样医疗队的一员,而他,也即将成为一名父亲。支援上海的第18天,他发回日志,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
医疗队准备进行核酸采样工作
以下是陈棚棚的援沪日志(节选)——
我的老婆今天孕34周了。在我接到援沪任务通知、报名来上海的时候是32周。而现在,我们核酸采样队的伙伴们提醒我,我们的行程码里,“杭州市”已经从列表中消失了。
为什么会在这么重要的时间点,还报名来上海呢?
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
在宝宝尚未呱呱坠地的这段时间,我的目光会不自主地被一些与孩子相关的话题所吸引。其中有一段让我感触很深的话,大致意思是: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三年?今年三岁的小孩子是不太幸运的,因为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初三年里,对于世界所有的记忆都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
但是我们要相信,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磨难,而是历练。我们浙大邵逸夫医院核酸采样医疗队在3月28日第一时间到达上海。它在经历了初期的“嗜睡”“食欲不振”后,正在重新恢复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努力重振往日的活力与生机。
援沪“大白们”在采样现场
我们医疗队支援了上海许多的街道和小区。有的小区在居委会的协助下,井然有序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也有的小区,是志愿者和业主扛起了抗疫大旗。我清楚地记得在一个小区,和我们对接的负责人所做工作的专业程度非常之高,既保证了所有居民有秩序地前来做核酸,又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居民之间相互接触。
收到上海居民的“感谢信”
已经支援过很多小区的我们知道,这一切看似简单的安排背后其实有很大的操作难度。然而让我惊讶的是,这个负责人竟只是小区的普通居民,而且家中有80多岁的老人和需要上学的孩子。他在井井有条安排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在挂念着家人。没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抗疫,但是当疫情来临时,总有人能扛起大旗——这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下,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国式英雄”。
核酸采样现场
昨天,我去了一个特殊的位点做核酸检测工作——一个建筑工地。我们从负责人那里得知,他们也是从浙江过来的。本身就在异地他乡工作,还遇到疫情加重、需要隔离,孤独感不免加倍。所以,哪怕只是看一眼我们身上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标志,都能给他们带来家乡的温暖。来测核酸的工友脸上的笑容真诚而朴实,让我深深感动。
其实说实话,作为一个准爸爸,这三年的种种经历有时会让我感到些许恐慌。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对这个世界初有印象时,不是人人都冷冰冰地戴着口罩,也不是隔三差五就要去做核酸、生怕被病毒追上。我希望宝宝在和小朋友们相处时,不需要被教育要保持距离,更不希望他要亲吻我和他的妈妈前,要先脱下口罩、放下戒备。
我知道,这些都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但是不管人类处在哪个社会、哪个时间段,我的心底里都相信,人类能生存下去并不断进步、各种需求能得到满足,都离不开相互之间的温暖和陪伴。
核酸采样现场
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于武汉暴发的时候,我们浙大邵逸夫医院用最快的速度组建支援队伍,我也第一时间想报名参加。作为一名急危重症学科的医生,能够在疾病信息尚不充足的情况下,赶赴前线钻研,并努力拯救处于磨难中的患者,我认为这是职业生涯的一种光荣。但有些遗憾的是,为了保证医院的急诊接诊能力,我们急诊团队没有成行。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们和全国的医务工作者,其实都在慢慢学习和习惯一件事:如何在疫情下与疾病抢夺生命。
陈棚棚所在采样组在上海工作后合影
作为一名如今在上海参与前线抗疫的医务人员,我亲身体会着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从最开始的略显手足无措,到如今全国各地人民共同支持下的逐渐有序。我对中国控制住疫情有着无与伦比的信心,我也知道,病毒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创伤以及可能留下的后遗症,是需要我们所有的个体的持续努力,去慢慢恢复。
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不会惧怕新冠。无论这数年中有多少得与失、泪水与汗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都将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影响我们的后辈。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了解并正视这个过程:新冠病毒在被人类发现以后,我们知道了这个病毒的存在,然后,我们一步步发现自己平时生活习惯中的漏洞,知道了外出需要戴口罩,我们不断了解病毒的特性、研究出疫苗……最终,经过所有人的努力,我们控制住了它。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我会来上海呢?
可能是为了以后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也是为了让他知道,看似顽强的病毒并不会摧毁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的爱与团结。战胜疫情的力量,正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彼此温暖的力量,而这,也是我最希望他拥有的力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凡注有"天目新闻"或电头为"天目新闻"的稿件,均为天目新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目新闻",并保留"天目新闻"的电头。
@天目新闻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