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严重失信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对纳入失信黑名单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将实施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网上行为限制、行业禁入等惩戒措施。此举就是要告诫那些失信的企业和个人:如果你捏造网络谣言、散播虚假信息、违反法律法规,将自食其果、得不偿失。
没有震慑,就肆无忌惮。近些年,因为缺少一个“紧箍咒”,一些企业和个人想造谣就造谣,想造假就造假,破坏力极大。
一些谣言威胁社会稳定。7月初,网上出现一条“三峡大坝变形可能决堤”的谣言,引人心惶惶,相关方面和各媒体集体力证谣言站不住脚,社会忧虑才慢慢消散。这绝非个案,短短一则谣言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小的代价,影响人们的情绪、干扰人们的判断、改变人们的预期,具有严重破坏性。
一些谣言侵蚀社会信任体系。近些年,“反转新闻”频繁发生,如今年6月,网上出现图文称“贵州毕节、凯里有未成年儿童被性侵”,一时轰动全网,而经警方调查却发现,照片均为造谣者从网上收集,信息系其编造。5月,河南周口有女子自称因晕倒导致婴儿被盗,热心网友深表同情并发起寻子接力,后来却“剧情”反转,婴儿丢失系母亲自导自演。“反转的新闻,坠落的信任”,这类看似不大的失信行为,却“聚沙成塔”,一点一点地侵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透支着社会诚信,甚至破坏社会信任体系和公共价值观。
还有更多虚假信息披着各种外衣飞入寻常百姓的电脑和手机,骗取点击甚至钱财。如,“喝了**电水壶烧的水会致癌”“小龙虾不是虾,而是虫”“桃子和西瓜一起吃会产生剧毒”“市区出现明目张胆抢小孩事件,请家长注意”等谣言充斥中老年朋友圈,为的就是骗取点击。各种虚拟赌博平台诈骗信息、网贷诈骗信息、网络恋爱诈骗信息也“无孔不入”,贪婪地对准百姓的钱包。
无论是哪种谣言,背后往往都有明显的利益诉求,却使社会和民众备受其害。让造谣者无处遁形,是民心所向。给“网络失信”戴上紧箍咒,就是要把规矩立起来、底线亮出来,驱散那些乌烟瘴气,建立诚信文明新秩序。
- 谣言紧跟“利奇马”一路北上,切勿轻信与传播!
- 全力迎战“利奇马”!这些谣言大家别再传了!
- 快跟健身误区say bye bye
- 公共泳池很脏、婴幼儿游泳好处多?你可能都想错了
- 花生芽能防心脑血管病?这些谣言中老年人要当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