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正文
造谣必被捉!别为“红”乱用“麦克风”
2019-07-04 10:21:27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叶前  编辑: 白璐

  在大数据时代,追踪谣言源头变得容易,几乎“百发百中”,奉劝恶意造谣传谣者,不要以身试法,心存侥幸,不要为了“红”而乱用“麦克风”。套用一句反腐倡廉的话,“莫造谣,造谣必被捉”。

  许多关心儿童安全的人们,总算不用再揪心了。警方已经查实,“贵州某地疑似有幼儿园和孤儿院内儿童被性侵”系造谣,照片是用网络旧图P的,信息是自己编的,始作俑者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庆幸,这只是谣言;愤怒,这又是谣言。这一谣言可谓骇人听闻,给福利机构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也是对幼童心理的一种伤害,同时空耗了社会的良知和注意力。“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一则谣言也浪费了大量公共执法资源。如此造谣,匪夷所思。

  当大家呼吁“最恶劣的谣言当有最严厉的惩戒”时,人们的愤怒转向了造谣传谣者。这一次,真相跑得不可谓不快,谣言很快也不攻自破。然而,在后真相时代,辟谣信息的传播速度远不及谣言本身的传播速度。谣言可以天马行空地任意捏造,显得“创意”十足,而辟谣只能一五一十地把事实罗列出来,相比之下,自然就难传播开、传播广。如此一来,福利机构的声誉、公益事业的社会信任度都受到了难以挽回的伤害,所涉地方更是无辜“躺枪”,莫名“受伤”。

  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造谣者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天下苦网络谣言久矣”,一个谣言可能毁掉一个行业、一个谣言可能毁掉一段人生,我们不能轻视谣言所产生的恶劣影响,更不能做造谣传谣者的帮凶。

  在“眼球经济”的互联网时代,一些网民、网络自媒体以谣博名、以谣博利已成惯用手段,有的甚至逐渐成为谣言滋生的平台,恶意进行抹黑。在对造谣者依法惩处的同时,也应明确平台的责任和义务,不给谣言传播的空间和渠道。

  冷静下来,我们还需要反思自问,为什么那些肆意编造的谣言,能迅速“刷屏”引爆一波网络舆情?不少网民仅仅是“跟着感觉走”,被造谣者利用了人们同情弱者、痛恨黑恶的心理,顺手一转发还自认为是“做了好事”。每一个互联网参与者都需要擦亮眼睛,对谣言保持警惕,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警方快速查实出击,值得点赞叫好。这也是最好的一次法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追踪谣言源头变得容易,几乎“百发百中”,奉劝恶意造谣传谣者,不要以身试法,心存侥幸,不要为了“红”而乱用“麦克风”。套用一句反腐倡廉的话,“莫造谣,造谣必被捉”。

相关阅读
  • 四川2021年高考改革?官方:基础条件和方案尚未成熟
  • 图解丨地震应急避难手册(公共场所篇)
  • 索酬不成怒摔失主手机!她竟拥有六个荣誉称号?“宁波张利芳”的故事是假的
  • 杨梅和海鲜不能同吃?六月这些谣言你信了多少
  • 用知识和行动 击破6月十大热点谣言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10518296
造谣必被捉!别为“红”乱用“麦克风”
4047
辟谣网
新闻
新华每日电讯
叶前
2019-07-04 10:21:27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