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正文
公对私转账=偷税?没这事!
2018-12-07 11:10:50  来源: 今晚报 记者 刘英潮  编辑: 贾晓雯

  近来,一则涉及银行公对私转账业务的新规被很多自媒体以“重磅头条”的醒目位置转发,有的甚至还配有《12月1日起,公对私转账=偷税!》这样的标题。而在新规执行首日,记者在多家银行了解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天津市银行否认网传新规

  12月1日是所谓新规执行首日,记者以客户身份暗访天津市繁华商业地区和大型居民区周边的十多家基层银行网点,无论是网点公告栏还是柜台窗口都没有见到所谓“公对私转账”的新规说明。当记者向工作人员咨询是否接到通知不能再受理“公对私转账”业务时,银行人员都说根本没有收到这种通知,业务办理也未受任何影响。有位工作人员表示,近日接待过几位客户咨询这事,他还特意向上级机构核实情况,证实没有这样的规定让客户放心。银行工作人员特意提醒客户,不要被一些朋友圈转发的未经核实的消息所误导。而市民王女士却对银行的解释心存疑虑,她告诉记者,网上的财经消息中“有图有真相”,图片是人民银行官方网站的通知内容,她认为有可能是天津地区的银行执行人民银行的“反应太慢了”。

  公示内容需要正确解读

  在天津市银行业内人士指引下,记者看到了人民银行网站公示的通知内容。原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试点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发的通知》是今年上半年发出的,只是规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试点地区银行为企业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时,增加完善账户管理协议、增加身份验证方式、加强“公转私”管理、健全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加强销户管理等试点内容。在加强“公转私”管理内容中,并不是禁止公对私转账,只是要求银行根据企业的注册资金、日常资金支出等,与企业合理约定基本存款账户向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支付款项的单笔和每日限额。企业基本存款账户向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支付款项超出限额的,应当向银行出具付款凭据;无法提供付款凭据,或者提供的凭据无法说明付款用途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银行应当拒绝办理;企业经营情况和账户使用情况发生变化的,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申请对限额进行调整。此外,文件中的试点地区是指江苏省泰州市及下辖县(市、区)、浙江省台州市及下辖县(市、区)。

  金融业内人士指出,这本来就是银行内部加强结算管理的正常举措,但是被一些自媒体解读夸大了事实,不仅扩大到所有的公对私业务范围,还把试点地区举措扩大到全国范围。此外,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告诉记者,企业无论是给员工发工资还是聘请专家为其支付劳务报酬时,都会按照税务部门规定替他们代缴个人所得说,并留下报税依据。所以说公对私转账业务只要遵守规定,不能等同于偷税,人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心。

相关阅读
  • 眼见未必为实!小视频成谣言传播新渠道
  • 新昌有人吃老鼠肉差点丢了性命?假的!
  • 以谣牟利 食品谣言治理惩防两手都要硬
  • 燕麦致癌、食盐有毒……自媒体“爆款”食品安全谣言是如何炮制的?
  • 网络辟谣讲方法 三招轻松击中谣言“命门”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8931035
公对私转账=偷税?没这事!
4047
辟谣网
新闻
今晚报
记者 刘英潮
2018-12-07 11:10:50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