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正文
谎言终被揭穿!七年前,我们就说过“酸碱体质论”不科学
2018-11-08 10:13:42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 江小来

  但是,谎言终究还是要被揭穿的。

  11月2日,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一个叫做罗伯特欧阳的人,赔偿一名癌症患者 1,0500,0000 美元。

  而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

  该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偏酸性的体质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的碱性环境。

  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很多人也对此深信不疑,更有一些绝症患者仿佛看到了希望,不少人求助于他的“神奇疗法”希望能够治愈癌症。

  于是,他基于这套理论写书、制药,甚至开办了诊所治病,赚了不少钱。

  但是,谎言终究还是要被揭穿的。

  早在2年前的一次非法行医指控中,他就已经当庭承认自己并不是什么微生物学家、血液病专家、医学专家及自然疗法师,也没有受过任何科学训练。没有行医资质,连文凭也是买来的假货。

  后来,他又让另一位癌症患者放弃化疗,采用自己独创的碱性疗法治疗,最终导致癌症病情发展到 4 期——而这种疗法,竟是在静脉注射的药物中添加碱性的小苏打!

  他因此被判决缴纳一亿零五百万美元的巨额罚款,“酸碱体质”的伪理论也被推翻。

  而在国内,依然有不少人相信“食物酸碱平衡论”,此类文章也在各养生类自媒体公号上大行其道,市场上类似的书籍和药品也应有尽有。

  早在2011年,科技日报就已经批驳过其说法了……

  但为什么该说法能站这么久?声称“酸性体质”是诸病之源的说法到底有无科学依据?人体和食物的酸碱性到底是怎么回事?

  别急,小编在这里告诉你真相。

  “酸性体质”不靠谱!

  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表示:“酸性体质”这一概念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酸性体质”重要理论之一:体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碱性,那样才是最健康的状态。一旦偏酸,便会导致各种疾病,小到身疲力乏,大至癌症。

  也就是说,但凡疾病,在酸性体质论者看来,皆因体液偏酸。“实际上,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应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一旦低于7.35,就会引起酸中毒,出现头晕、瞌睡、焦虑,甚至精神错乱。而如果高于7.45,亦会引起碱中毒,不仅会肌肉痉挛,还会引起心脏问题。但不管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如不能及时诊治,都有生命危险”。

  在医学临床中,很多酸中毒情况表明,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生病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才出现酸中毒的现象。

  就曾有医学报导称有淋巴瘤患者发生严重的乳酸中毒并发症。因此,“酸性体质”并不是诱发肿瘤的“恶因”,而是因为肿瘤的生长致使微环境变酸,或者引发了罕见的酸中毒并发症。

  食物不能改变我们自身的酸碱性

  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教授指出,食物在化学上也有酸碱之分。我们平时吃的肉类、蛋类、海鲜等富含蛋白质的荤食,还有大米、土豆、酒、甜食等含有淀粉和糖的食物,这些食物在体内消化分解后都产生酸性代谢物,因此被列为酸性食物。

  蔬菜和水果这些植物性食物则在体内分解后生成碱性物质,所以属于碱性食物。

  “虽然营养学有研究表明,如日常摄入大量酸性食物,酸性代谢物增多,会影响到人体的酸碱平衡。但实际上,我们的身体是不会因为某天多吃了一斤肉就轻易变酸的,它有着很强大的调节系统,从消化到排泄,再到呼吸系统都会层层把关、配合,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使体液处于一个很精确的弱碱性范围。因而,通过食物来改变它的酸碱性,是很一厢情愿的想法。”云无心介绍道。
  至于网络上类似下面这种,煞有介事整理出的酸碱食物表,真的是……

  谨防商家忽悠碱性保健品

  如今,“食物酸碱平衡”一说被炒得火热。到网上搜索,连头疼脑热、脸上长痘等小病痛都被“捆绑”到了“酸性体质”的症状之列。

  甚至还会看到“据统计,国内70%的人都是酸性体质”等的惊人数据。于是,铺天盖地的“碱性保健品”(包括碱片、碱粉、碱性水等)就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在商家的忽悠下,人们纷纷购买,恨不得立即中和体内的酸,将自己打造成健康的“碱性体质”。而殊不知,自己已经误入了商家布置的圈套。

  这些“新型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上很难找到“国食健字”号,也就是说,它们并不属于保健食品。北京市中医疑难病研究协会副秘书长张涛表示:“人们应正确认识这些非保健品,在面对营销舆论的时候,应擦亮双眼,批判地看待,切忌盲目购买食用。”

  张涛建议消费者在饮食养生上可参考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南》强调“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建议“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还提出“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上述食物都是人体能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缺少了这些食物,势必造成居民营养摄入不足或缺乏,因此,须合理搭配,均衡饮食。


相关阅读
  • 柠檬酸会致癌?别信,小心被带歪节奏
  • 路边摊的这些传闻是真的吗?记者探寻真相
  • 网传商贩在螃蟹中注入人造鸡蛋,这种赔钱的事也有人干?
  • 你还在每天喝热柠檬水吗?真信它能治所有癌症?让我们告诉你真相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