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正文
艾滋病疫苗研制成功? 系部分媒体和公众误读
2017-08-15 09:39:37  来源: 科技日报 李颖  编辑: 江小来

  对于媒体的“热情”解读,强生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媒体翻译存在失误。

  近日,一篇发自华盛顿的消息称:实验性HIV疫苗方案在早期试验中引发免疫反应。随后,国内一些媒体迅速以“艾滋病疫苗研制成功;强生集团宣布志愿者100%产生抗体”之类的标题进行了轰炸式的报道。似乎困扰人类几十年的医学难题就此破解……

  科技日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这只是部分媒体和公众的误读。


  有抗体不等于能预防

  美国强生公司子公司杨森制药公司的相关人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是7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协会艾滋病科学会议上,美国强生制药公司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口头报告的一项名为“APPROACH”的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结果。称“受试者均产生了免疫应答抗体,且安全性良好”。

  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感染病中心的传染病诊治专家、主任医师姜天俊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该研究只是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早期阶段,在受试者免疫应答率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但距离人体正式使用,能够保护易感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仅仅是一个疫苗临床研究的初步试验结果,尚无法证明该疫苗最终能否保护人类免受艾滋病的侵袭。”姜天俊解释说,这项临床研究共纳入39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他们被随机分组接受7种候选疫苗接种方案之一或者是安慰剂。这次进行试验的候选疫苗是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就是把艾滋病病毒经过处理加工,并在动物实验中验证过安全性后,再分次注射进人体内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种疫苗接种方案安全性良好,而且均在健康成人体内产生了针对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应答。

  但是,免疫应答并非免疫效果。“有抗体也不等于能预防。”姜天俊解释说,抗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和抗体,一种是标志性抗体。中和抗体具有抗击病毒入侵的能力,具有保护作用,比如感染麻疹病毒后所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以有效避免麻疹病毒的再次感染;而标志性抗体则仅仅是病毒感染的标志,可以用来诊断是否感染过病毒,但不具有保护能力,比如丙型肝炎病毒产生的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产生的艾滋抗体(抗HIV),只具有诊断价值,不具备保护意义。

  尽管此次的疫苗让受试者100%产生了抗体,而且Pennvax-GP疫苗还产生了较高的总体免疫应答率,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是,受试者体内的抗体浓度有多大,是否能有效中和(抗御)HIV,还需要下一步研究来证明。

  所以,这次“APPROACH”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已经存在,但这种“免疫应答”能否有效抗击外来艾滋病病毒的入侵,保护人体健康,目前尚无法知道,还需要进一步大量的临床研究。

  混淆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

  另外,媒体还公布了一部分“吸人眼球”的数据:“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并且有66%的受试者在6次暴露于HIV之下仍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没有被HIV感染。”

  “但遗憾的是,这部分数据并非人体临床试验获得,而是来自于对动物模型猴子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姜天俊表示,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在之前该疫苗进行的一项动物实验(猴子)中,其中一组有效接种方案将单次暴露于SHIV的感染风险降低了94%,6次暴露后仍然有66%的动物没有被SHIV感染。这里需要一提的是,SHIV并不是HIV,而是一种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重组病毒,能避免SIV感染并不一定能免遭HIV感染;猴子能避免感染也并不预示着人类就可以避免感染。

  对于媒体的“热情”解读,强生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媒体翻译存在失误。降低感染风险这个结果是从临床前的动物研究中得出的,但是某些中文媒体却当成了临床研究,严重夸大了这个结果的意义。“其实,这就是一个研究阶段的进展,显示了乐观的前景。”对此,该负责人很无奈。在姜天俊看来,艾滋病疫苗离上市也还很遥远。


相关阅读
  • “麻沙女子吃鱼染毒致死”系谣言 警方提醒勿信谣传
  • 温岭多名学生因“疫苗住院”系谣传!已证实是换季感冒
  • 重庆正开展疫苗事件查处工作 网传疫苗流入为谣言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