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浙江在线首页
  • 网上挂号
  • 住在杭州网

指导单位: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主办单位: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 浙江省互联网协会

承办单位:浙江在线 浙江卫视 民生996 新蓝网协办单位:19楼网 新浪浙江 腾讯大浙网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正文
温州专家带你亲眼见证!“注胶虾”和“注胶蟹”都是假的
2017-07-20 14:25:12  来源: 温州商报   编辑: 江小来

  温州个别海域的赤潮结束了吗?网传的“注胶虾”和“注胶蟹”是真的吗?对虾真有寄生虫?……7月12日,市海洋与渔业局、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海洋研究院)、省海洋与渔业环境与生物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共同举办我市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检测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市海洋与渔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与专家针对市民近期关注的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前来参加活动的两代表一委员、市民监督团代表、学生代表等一一解惑,大家还参观了检测实验室、海洋标本展等。

  暂无检出有毒贝类,能吃了!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分有毒和无毒两类,一般高峰期发生在5—8月。

  今年6月,市海洋与渔业局监测到平阳、苍南海域连续发生赤潮现象,主要是“米氏凯伦藻”等有毒藻种的蔓延,并从这些发生赤潮海域抽检的“米氏凯伦藻”中,检测出有一定的毒素存在。这种毒素通过生物链会进入贻贝(淡菜)、鲍鱼、扇贝等贝壳类海产品体内,人食用后容易产生中毒现象。不过,像蛏子、血蛤等贝类,因生活在滩涂附近,携带这种毒素的可能性较小。

  对此,市海洋与渔业局第一时间向市民发布了消费警示,要求赤潮影响区的养殖经营单位停止销售和贝类采捕活动,同时提醒市民近期慎食贝壳类海产品,等赤潮退去,安全警报解除后再购买食用。

  如今,温州个别海域的赤潮情况是否已好转?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领导向记者介绍,自从发现我市个别海域的赤潮后,近段时间以来,我市海洋与渔业、海洋环境检测等部门坚持每天预报,并委托省海洋与渔业环境与生物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并对海区的贝类进行监测。

  省海洋与渔业环境与生物安全监测检验中心的负责人称,从2014年开始,我市海洋与渔业局均会委托检测赤潮期间的贝类毒素,4年检测的结果均在安全范围内。今年对平阳、苍南等地发现赤潮海域的贝类已检测了5批次,监测结果显示,近两周来,有毒有害赤潮没有再发生,贝类抽检也没有检出贝类毒素,可以说,风险暂告一段落,目前已可以放心食用贻贝(淡菜)、鲍鱼、扇贝等贝壳类海产品了。

  “注胶虾”和“注胶蟹”是假的

  蟹壳有小孔,蟹黄有怪味!难道我吃了假蟹?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有“注胶虾”和“注胶蟹”等视频或言论在网上流传。视频中,操作者在虾或蟹体内挖出一大块白色半透明的胶状物,蟹体内的膏状物还捏不烂,有的传言称蟹身上有针眼。

  针对这种传言,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海洋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王铁杆介绍,虾或蟹体内挖出一大块白色半透明的胶状物是雄性的生殖腺,相当于蟹黄和蟹膏。

  对于传言的针眼“注胶虾”和“注胶蟹”,全国各地的食品安全检测人员曾对虾蟹样品做过活体实验,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虾、蟹注胶后,很快就死亡了。而且,胶体注入虾后会因为虾体本身没有空隙而溢出来,注水蟹也会从针孔处流出黑色分泌物。最重要的一点,活虾、活蟹注水或注胶几分钟内就会死亡,而死海鲜和活海鲜价差较大,商家没必要这么做。相关链接

  温州市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初级水产品(未经加工、生产的水产品)属于水产品源头管理。2014年市级监督抽检530批次,合格率98.8%;2015年市级监督抽检333批次,合格率98.9%;2016年市级监督抽检400批次,合格率100%。2017年以来市级监督抽检42批次,没有发现不合格样品。总的来说,我市近年来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整体走势趋于良好。


相关阅读
  • 除甲醛:活性炭吸附一天 不如通风十分钟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闻绘报】2015“浙”些不靠谱的谣言,你相信吗?
  • 如何制止朋友圈的这些谣言?
  • 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四大谣言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