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 辟谣新闻 正文
中国WTO“保护期”到期?谣言!
2015-06-01 15:47:44  来源: 济南日报    编辑: 石潇俊

  2001年11月,在多哈举行的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启了中国各行业“与狼共舞”的历史;只不过到今天,“入世”早已不是让民族企业谈名色变的词汇。“两个月后,WTO保护期截止,国门将全面开放,你准备好了吗?”—这,是最近微信朋友圈疯传的一篇文章—俨然一副国门即将大开、进口商品大降价的架势,辅以对国内各行业都将受到颠覆性冲击的描述,让不少人通过文章产生了种种幻想,诸如:买进口产品会更便宜、行业压力会更大等等。

  记者深入求证后发现,这实则是个别行业的个别企业,带着特殊商业目的的“炒冷饭”。所谓15年保护期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部分行业的过渡期各有不同,包括降税在内的所有加入WTO承诺,中国早在2010年就履行完毕。既然如此,带有商业企图的“伪节点”,为何能堂而皇之地走进无数个私人化的微信朋友圈?

  真相15年保护期子虚乌有

  5月中旬以来,关于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国内经济将何去何从的帖子引爆了微信朋友圈,文中声称中国将门户大开,允许外资企业进入所有行业,海关关税减免甚至零关税。由此还延伸出网帖跟风预测,各行业即将受到强力冲击,未来三年,中国将有天文数字人员下岗。

  记者注意到,在微信上转阅最广的这则文章,文章最后给出了操纵舆论的目的—“电子商务和直销连锁将拯救中国经济。”

  利用“九真一假”的文章内容,编发植入了企业诉求的微信,早已不是新鲜事儿;但公然虚拟“WTO保护期”做文章从而蛊惑大众的,确实也不多见。

  “这可能就是一个为某些行业背书的阴谋,但这种阴谋论肯定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山东师范大学WTO研究中心老师沈明伟分析,“加入WTO之后,有些领域是逐渐放开的,有的三年五年,有的更长一些,不同行业过渡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一个笼统的适用所有义务承诺的‘过渡期’概念。”

  实际上,早在2011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就指出,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既然过渡期早已结束,那么为何突然冒出关于保护期的传言?经济学者叶檀分析,《中国入世议定书》有一个条款牵涉到2015年—即其中的第十五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

  现实言必谈WTO已成过去

  十五年前,中国加入WTO,在此之前尤其是之后的几年,WTO这个纯英文读法的字母组合,无数次登上过几乎所有公众媒体的头版头条,和经济挂点边的人更是言必谈WTO。但十五年后的今天,即便是做国际贸易的公司,也已越来越少人提及这个称谓。

  “网络上这种言论的出现并没有什么很硬的节点,网络的夸大作用放大了一些东西,网友有一点危言怂听。”济南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对网上时而冒出的一些说法已经习以为常,“但这些言论很多时候也是一个晴雨表,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相关企业也要未雨绸缪。”

  对于过渡期这个确实存在的节点以及此后的一段时期来说,“节点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按照沈明伟的说法,不同行业的过渡期最初就是一个定数,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这就意味着企业以及相关部门都有准备期,可以提前调整应对,所以过渡期结束也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如今,我国“入世”已有15年之久,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其实,在中国,WTO已经成为一个不太受关注的领域。”沈明伟分析,近年来,WTO的影响力正逐渐削弱,让位于互联网等新模式和新领域。互联网本身就把中外很多企业联系在了一块儿,海淘也是在这种新浪潮下才日益兴起的,它绕过了过去一些原有的规则。“另外,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创立给中国带来的效应也不低于WTO。”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