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辟谣网 > 辟谣新闻 正文
赚钱不给老婆花就算家庭暴力? 辟谣:纯属误读
2014-09-28 10:37:00  来源: 今日早报    编辑: 石潇俊

   浙江在线09月28日讯 哈尔滨市日前发布《哈尔滨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在当地媒体对此的解读中有一条“赚钱不给老婆花就算家庭暴力”迅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27日,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妇联主席杨杰表示,该解读系媒体误读。

  记者注意到,有媒体对《哈尔滨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的报道中提到:除了打骂等,精神恐吓、禁闭、冻饿、经济封锁等都属于家庭暴力的范畴,赚钱不给老婆花就算家庭暴力。

  对此,杨杰表示,《哈尔滨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一共35条,其中没有对家暴的概念做出规定,只是对妇女受到家庭暴力后该如何求助等救济途径做了方向性的规定,因此,“赚钱不给老婆花就算家庭暴力”的解读系媒体误读。

  哈尔滨市妇联副主席胡松涛告诉记者,关于家暴的概念在2008年7月全国妇联等七部委印发《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及婚姻法的司法解释里均有明确的规定。

  胡松涛表示,妇联组织在日常工作中用到的家暴概念为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家暴也不一定都是男性对女性实施,也有可能是女性对男性实施。”胡松涛说。

  新闻深读

  假新闻背后的真问题

  “赚钱不给老婆花算家暴”,这一新闻能迅速成为热点,恐怕不只是内容具有争议性,现实中确实存在丈夫对妻子实行经济封锁,家中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的情况。此前,因反家暴中心大量的家暴投诉中,常有施暴者对家庭成员实施经济控制的案例,深圳市妇联提交的《深圳经济特区反家庭暴力条例(草案)》初稿采用列举的方式对家庭暴力范围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家庭暴力指行为人对其家庭成员实施的身体、精神、性、经济等方面的伤害行为。”首开先河将经济伤害行为纳入家庭暴力范围。很多家庭暴力一开始就与家庭成员的经济地位密切相关,施暴者正是通过暴力控制了家庭财产,或者本来就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而受害人则需要其提供生活费维持生活,导致了夫妻双方地位的不平等。经济不独立,才会一直被欺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