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民间就有出汗排毒的说法。最近,德国一名医学博士的研究结论颇为吸引眼球,他搜集了运动员的健康史,发现唯独马拉松选手没有罹患癌症的病例。原因在于,他们每天排出含有镉、铅等重金属物质的汗水,把致癌成分排出体外。
出汗不仅能排毒,还能抗癌,这是真的吗?昨天,记者请教了省中医院和市中医院的相关专家。
排汗不但可以排毒,还可以抗癌?
德国体育医学龙头艾伦斯特博士发现,所有运动选手中,唯独马拉松选手没有罹患癌症的病例。艾伦斯特博士采集了每天跑步30公里以上的马拉松选手的“汗水”,分析其汗水的成分,结果发现汗水中含有镉、铅、铜、镍等之重金属物质。
艾伦斯特博士下的结论是:每天跑30公里以上的马拉松选手,自体内深处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时,亦将体内累积的致癌成分“重金属”排出体外,彻底去除癌症的根源,因此马拉松选手不会得癌症。
不过,这位德国科学家的说法并没有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同。
记者咨询了浙江省中医院中内科教授金涛,他表示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排汗可以抗癌的说法有点夸张。”
出汗并非越多越好
不少人认为,锻炼后要大汗淋漓,如果没出汗,就达不到健身的目的。
但是金涛告诉记者,出汗多少因人而异。首先,汗液取决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还有个体差异。
其次,出汗多少还取决于体液含量,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会比一般人更多些。同样的运动量,身材比较胖的人就比身材比较瘦弱的人出的汗量要大。这是因为胖的人脂肪含量比较多,散热要差一点,要达到相同的运动量,所产生的热量就要大一些。因此,一般胖子在运动后不久就会觉得很疲劳。
此外,出汗量的多少,跟运动前是否饮水对出汗也有关系。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会导致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再者,还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质强壮的人,肌肉与运动器官都比较健康,即使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也毫不费力,出汗自然就较少。相反,体质差的人稍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因此,出汗多并非意味着锻炼效果就好。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运动完之后,汗流得太多,反而对健康没有好处。
金涛表示,流太多汗耗损阳气,也是伤身体的。“比如有些人出的是虚汗,诸如盗汗、自汗等,这就对身体没什么好处了。而另一方面,如果老是憋着不排汗,同样对身体没有好处。”
因此,夏天的时候,最好在室内运动,以微微出汗为极限,皮肤摸起来感觉潮湿时就应该休息会儿。即便在三伏天,也还是要让皮肤感受到大自然的温度。早上10点前和下午5点后,在户外活动一下,对健康是有益的。
出汗是人体最有效的降温方式
出汗主要是由于人体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体内温度升高。
“实际上,人们出汗最大的作用就是调节体温。”金涛告诉记者,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大致可分为温热性出汗、运动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和味觉性出汗四种类型。
炎热的夏天,坐着不动都会大汗淋漓,这就是最常见的温热性出汗。温热性出汗是由外界温度升高引起的人体中枢温度自我调节的方式,人体通过出汗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
人体在运动时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在体内消耗能量的同时产生了许多热量,人体通过排汗来降低体内温度,这是运动性出汗,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
人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会出现精神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常常出现在手背、头面、颈部、前臂和小腿等位置。此外,还有一种味觉性出汗,常常是在食用某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出汗。
无论是外界高温、剧烈运动、精神因素或者刺激性食物等,任何一种形式的出汗都是由于人体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体内温度升高。人体的神经中枢有自我调节功能,通过出汗来迅速调节体温,从而使体温维持恒定,可以说出汗是人体最有效的降温方式,相当于人体自带的“空调”。
出汗是一种“排毒”但不易过分夸大
全身出汗,能够强化自律神经,提升代谢力,排出老旧废物与毒素,对于美容与健康都有帮助。可以说,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出汗,都是一种排毒。
有些人喜欢运动后,全身出汗的感觉,于是选择了健身这种方式来主动出汗,而有些人不愿意运动,也可以选择去桑拿房蒸一蒸,也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和湿气。
运动或者汗蒸的确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大量排汗的过程中,机体的局部代谢产物,如尿素、脂肪酸等随汗液排出体外。
市中医院中内科主任医师何迎春告诉记者,无论是主动出汗,还是被动出汗,都能起到排毒的效果。但是,过度夸大出汗的排毒去湿作用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人体最重要的排泄解毒器官是肾脏和肝脏,通过出汗获得排毒的效果是有的,但不宜夸大。而且运动和汗蒸都要适量,过量出汗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健康有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