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最近,南京小伙小朱为了防雾霾戴了个口罩,一不小心骑车摔倒,这口罩却成了“毁容”利器,小朱的脸被刺伤了。这种里面有金属条的口罩,戴着会有潜在的危险吗?
【配音】
3月27号晚上,小朱从工地骑车回家,不小心摔倒在地,谁知这令口罩里的金属条刺入了面部。
【同期声】南京市民小朱
一个窨井盖坏了,导致我车子摔倒在那,脸趴在前面,脸就成这样了。
【正文】
医生说,当天一共为小朱缝了差不多有200针。
【同期声】
南京市口腔医院外科医生王育新
面部正面着地,口罩上的钢丝正好导致他脸部划伤。
【正文】
口罩中的金属条真的有那么危险吗?记者今天选购了不同种类的四种口罩。
【记者出镜】田川
刚才我们试戴了这四种口罩,他们都有一个金属条为的是更好的贴合鼻子,这个金属条真的会对人体产生那么大的伤害吗?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正文】
我们首先将口罩中的金属条取出并编号。可以看得出来,四个口罩中有三个的金属条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外表有一层塑料包裹,只有一个是裸露的金属条。
【记者出镜】田川
现在我就用从这个口罩中取出的金属条,看看是否可以刺穿这张A4纸。
【正文】
在实验中,记者分别用四根从口罩中取出的金属条去刺穿A4纸,其中1号金属条直接弯曲,其余均可以刺穿1张A4纸,看来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这些金属条的确具有潜在的危险。但目前只有医用防护口罩和工业用防尘口罩具有国家标准,且列入生产许可管理范畴。记者查阅了医用口罩执行标准GB19083-2010,其中也并没有关于口罩金属物的具体规定。同时据浙江省质监局介绍,民用口罩的国家标准还在制定当中。
对方取消在线传输,转为发送离线文件“0408雾霾口罩刺伤脸.mpg”(69.39MB)。
卫视深一度渠昊17:51:20
(真相求证)浙江乐清:“女港商”假冒城管领空饷11年?
【导语】
最近,在网络上,一则有关浙江乐清有女港商冒充城管领空饷11年的新闻引起了众多的关注,说是一名女子明明是在香港经商,却长期占据城管员的编制,空领11年工资,那么这个事情到底真的如此吗?
【正文】
在乐清市雁荡镇的城管中队,记者找到了中队长郑智,他告诉记者,对于网上的这则传闻他们也关注到了,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同期声】
浙江乐清雁荡镇城管执法中队中队长郑智盛:这个是我们的正式队员,并不存在什么女港商。
【配音】
郑智盛介绍说,这名女队员在城管中队已经工作了11年,以往一直是合同工,2009年通过考试,正式进入了事业编制,从事内勤文案工作。
【同期声】
浙江乐清雁荡镇城管执法中队中队长郑智盛:她时不时请假,擅自离岗,上班的时间相对比较少的
记者:上班和请假的比例是怎么样的?
郑智盛:上班的(比例)比较少
【配音】
郑智盛说,由于长期不能按时到岗,2012年起,城管中队就停发了这名方姓队员的奖金和工资,在城管中队的工资发放记录上,记者看到,的确方某的一栏是完全空白的。
事实上,三天前,方某已经主动和城管中队解聘,财务人员介绍说,在解聘前,除了每月几百元的养老保险,医保等费用,方某并不从城管队中拿钱。
那么城管中队的说法是否属实呢?记者几次想和方某本人核实,却一直无法找到她,而附近村民介绍,方某并非在香港经商,而是在海宁从事皮革的生意。
随后,记者来到了乐清市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传闻出现后,他们也针对方某的情况进行了关注调查。
【同期声】
乐清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乐供:(大意)我们调查,她不是港商的身份,就是到香港那边偶尔去几次办事。
【配音】
今年2月起,乐清市对“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了清查,共清查出207名人员,其中公务员45名,事业编制人员162人。
方某的情况是雁荡镇城管中队主动汇报上来的,最终根据她个人的情况和意愿,选择了解聘。
不过虽然方某的情况与真相有出入,但在清查出来的编不在岗人员中,吃空饷的情况确实存在。
【同期声】
乐清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乐供:对这些名字报上来的同志也要进行跟踪(调查)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